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杜文玉教授的新著《五代十国经济史》(学苑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洋洋洒洒50万字,从农业经济、手工业生产、商业与交通、畜牧业与林业、赋税制度等几个方面全面系统地探讨了五代十国时期的经济演变。在此基础上,作者从区域经济史的角度对当时各个地区的经济状况及其特点作了深入分析;又从中国古代经济史演变的纵向角度,探讨了学术界的热门问题——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问题,进而对五代十国时期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上的地位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92.
2011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发表近200篇论文。出版十数种著作,数量颇丰。其中,最重要的成果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辽宋西夏金代通史·社会经济卷》(上、下册)。  相似文献   
93.
李金铮 《历史研究》2012,(1):171-189
农村、农业和农民是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基础。马克思说:"农业劳动是其他一切劳动得以独立存在的自然基础和前提。""农业劳动不仅对于农业领域本身的剩余劳动来说是自然基础,而且对于其他一切劳动部门之变为独立劳动部门,从而对于这些部门中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说,也是自然基础。"①恩格斯指出:"农民到处都是人口、生产和政治力量的非常重要的因素。"②马恩的经典论述,对中国乡村史研究具有指导意义。中国一向是农业大国,"中国有百分之八十  相似文献   
94.
清初以来,关内向东北移民,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人口移动之一,它对东北地区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早在上世纪40年代,吴希庸先生就曾指出:“若不日jj悉于东北移民之史,必无法了解全部东北史,尤无法了解东北社会经济史”(吴希庸《近代东北移民史略》,《东北集刊》1941年第2期)。因而,东北移民问题,历来是史学领域一个很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5.
两汉荒政特点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自然灾害多发期。接踵而至的灾害,给有汉两朝政府和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加之灾害“天谴”阴覆的警做作用,两汉统治为之而实施了一定的荒政措施。两汉荒政具有制度化和法律化、荒政实施程序化、荒政经学印迹突出,以及荒政措施掣肘于财政经济状况、吏治状况是荒政措施发生作用的保障等特点。  相似文献   
96.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中国传统经济再评价"的讨论是建立在"反思"西方学者对中国传统经济评价的基础上的。为深化相关认识,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于2001年、2002年,2004年5月和12月,先后承办了四届关于"中国传统经济再评价"的研讨会。历届研讨会对西方关于中国传统经济的最新研究理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标准、劳动生产率等西方学术概念等焦  相似文献   
97.
陈锋 《史学集刊》2020,(1):27-31,20
“史无定法”作为史学研究方法论的高度概括,影响巨大。学界一般认为,“史无定法”是吴承明先生的观点,事实上在其他学者笔下,或许已多有提及,如余英时在1991年写就的《怎样读中国书》中就曾经说“我以前提出过‘史无定法’的观念”。余英时:《怎样读中国书》,《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414页。所以吴承明在集中论述“史无定法”的重要文章《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中,缕述了这一观点的发轫:“1984年,我在一次在国外召开的中国经济史国际讨论会上说:就方法论而言,有新老、学派之分,但很难说有高下、优劣之别。新方法有新的功能,以至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但就历史研究来说,我不认为有什么方法是太老了,必须放弃。我以为,在方法论上不应抱有倾向性,而是根据所论问题的需要,和资料等条件的可能,作出选择,同一问题可用不同方法论证者,不妨并用,若结论相同,益增信心,若不同,可存疑”。这是吴先生提出“史无定法”的源头。在他1992年正式提出“史无定法”时,也曾经表明:“我国早有‘史无定法’之说。我赞成此说”,吴承明:《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中国经济史研究》,1992年第1期。并没有把这一提法归在自己名下。在缕述学术史时,这是需要首先明了的。  相似文献   
98.
20世纪30年代的食货派,针对社会史论战陷入理论之争的弊病,对经济史研究方法展开了积极地探讨。主张从问题入手、广搜史料、寻绎结论,强调借用西方经济学理论和比照西方经济史以及倡导"综合研究法",形成了学派鲜明的治史风格。但其治史方法又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与局限,尤其是未能全面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作用,而是有条件、有限度地运用唯物史观进行史学研究。食货派学术生命过早的终结,与其治史方法自身的缺陷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99.
陶希圣于1934年12月创办的《食货》半月刊,以会通史料和理论为办刊宗旨,是我国第一份关于社会经济史的专业性期刊。该刊组织众多学者对经济史学理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广泛探讨,取得了初步成绩,产生了较深远的学术影响,给予我们诸多启示。《食货》半月刊撰稿人系统地译介国外学者的经济史学理论著述,为中国经济史学提供了某些可资借鉴的处于国际学术前沿的学科理论和方法;致力于史料学研究,并在经济史料的搜集和整理过程中提出方法论,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学派;倡导用各种社会科学理论指导经济史研究,其所主张的综合的贯通的跨学科研究方法,一定程度代表了经济史学科发展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00.
东来 《世界历史》2002,(4):124-125
在国内世界史研究领域,美国历史研究相对较为发达。但即便如此,美国史研究本身也不平衡。政治史和外交史研究较多,经济史和社会史注意不够。而后面两个领域,恰恰是过去的20多年中,美国学术界迅速发展的领域。对国内学而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