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借机重组,以家族为中心的旧财阀,整合为以银行和金融机构为中坚,以商社为先锋,通过系列企业相互融资、相互持股以及相互派遣管理人员而形成的具有联合体性质的垄断企业集团。这一体制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释放出了巨大的能量,但在国际环境和经济发展条件发生变化后,逐渐暴露出其缺陷,并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拨乱反正,思想解放,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任务上来。经济建设也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改革开放成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53.
此次改革执行的是宽进严管,对于企业的诚信进行严厉监管,以期建立起基础信用体制,这是正确的改革方向。2013年底,修订《公司法》,象征中国经济体制更加市场化。提升实体经济活力、松绑创设小微企业的法律绳索、大力鼓励实体经济成为不得不为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54.
甲午战争不仅粉碎了大清“天朝上国”的迷梦,也将清政府中lit纪式的财政推向崩溃。为了“活下去”,清廷无奈之下开始改革自身财政、经济体制,松动了对民间工商业的管制。获得了生存空间的民间资本力量进发出了巨大的活力,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清政府也因此得到更多的财政收入,从而又苟延残喘十六年之久。中国经济从这里步履蹒跚地走向近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55.
对于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党中央和毛泽东是经过了反复酝酿的,建国前和建国初大体的想法都是在民主革命胜利后先搞一段新民主主义。然后再过渡到社会主义去。在具体的过渡时间问题上,是准备在大约经过三个五年计划左右。然后再向社会主义过渡。  相似文献   
56.
鲁临琴 《攀登》2000,(1):67-69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经济体制和农村产业组织形式的创新,是市场配置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有效途径与组织形式。农业产业化在我国的许多地区已有多年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不仅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农业实现两个转变的根本出路,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加速脱贫奔小康的有效途径。本文拟就青海省农业产业化问题谈点看法。青海省农业产业化的现状有关情况表明,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除了自然环境恶劣外,还与缺乏足够的生产要素注入,贫困农户缺乏有效带动,市场观念淡薄有关。同样,青海的农业发展在受高寒缺水、土地贫…  相似文献   
57.
58.
李宏 《攀登》2001,20(1):37-39
面对即将要制定、实施“十五”计划,有必要重新认识计划,并把计划与计划经济区别开来,把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及与其相配套的计划经济体制同市场经济中宏观控制下的指导性计划及其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计划经济区别开来,充分认识市场经济中计划及计划经济的作用,发挥其应有功能。  相似文献   
59.
建国初期照搬苏联模式的中国经济体制,在实践过程中暴露出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都开始思考并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经济体制,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刘少奇也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从调整所有制关系、改革经济体制弊端、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等等,在许多方面为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60.
经济门类多.内容广。在志书经济部类之首设《经济综述》,这是新方志体例的创新。其作用:1.可以从总体上统摄经济分志.克服各分志自立门户、彼此割裂的缺陷。加强经济门类之间的联系性;2.可以从宏观角度,反映一个地方的经济体制、机制、模式、结构、总量等实况,体现一个地方经济的整体性;3.可以纵横结合.追踪一地经济发展的历史脉络。探索经济运行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