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将红色经典引入大学生理想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经典的产生与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而在这种背景下,其核心价值表现为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传达出对现代化的渴望、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向往,而红色经典的传播途径又是多样化的,因此将红色经典引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2.
在我们记忆的长夜里,曾经有过许多明亮的经典史的神灯,给过我们温暖、光明、幻想,还有智慧和力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每个人精神世界的一次次蜕变,那些神灯的光芒也渐渐变得遥远和朦脱,有的甚至已经变成我们遥远和模糊的记忆的背景,而不再是记忆的内容本身。即使有许多史的故事和人物我们都还记得,但经过了这么多年之后再打开它,却发现那已经是另一本书,另一个故事了。  相似文献   
103.
本文分文献学研究和语言本体研究两大类九小类,评述《经典释文》成书1400多年来对它的各类研究,认为对《经典释文》及其音切的性质、内容、作用等的基础研究很不够,必须大大加强。  相似文献   
104.
蒋海怒 《民俗研究》2005,20(3):231-244
基于对传统关于中国宗教类型划分观点的批判性解读,本文认为从教理授受角度看中国宗教经典宗教和民间宗教两大类,它们分别奠基于“书写”和“口传”这两种宗教理解和传播方式。文章的第一部分分析了学界关于中国宗教类型的五种划分,文章的第二、三部分阐述了“经典宗教”和“民间宗教”的具体意涵及它们之间的显著区别,章的第四部分探讨了经典宗教和民间宗教的相互交涉。  相似文献   
105.
106.
周涤 《古今谈》2002,(4):55-57
《兰亭序》为一代书圣王羲之于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兰亭修禊时所手书。王羲之在集结三十七首诗作以后,酒酣耳热,仰观俯察,兴会淋漓,便在蚕茧纸上,用鼠须笔一挥而就,写成了这一传世书法经典之作。其遒劲健美,绝代特出,殆有神助。  相似文献   
107.
守住经典     
时下,文坛最热闹的盛事之一,就是对名著的颠覆。历经草根文人“大话”、“歪说”、“水煮”、“误读”等多道程序,代代相传的经典文化,可谓“物是人非事事休”。更有精英学者,在主流媒体上,引进这种“颠覆风”,大谈特谈: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和瑶姬有婚外情。  相似文献   
108.
目连始末     
廖奔 《中华文史论丛》2003,(74):127-154
目连救母故事的人物主角目连的原型出自印度佛教传说。综括各种佛教经典裹面有关目连的记载可以知道,目连为摩揭陀国王舍城人,属於婆罗门种姓,原名没特迦罗,自幼出家,成名後与舍利弗各领弟子一百余人而讲道,但是久久达不到极境。一日舍利弗偶然遇见释迦牟尼成道後最初度脱的五比丘之一阿失说而与之交谈,听到释迦牟尼的偈语,心有所悟,  相似文献   
109.
正民族精神是维系一个国家的精神纽带,它虽然是精神层面上的抽象概念,却大则关乎国家命运、民族兴亡,小则影响个人的言谈举止、喜乐好恶、价值取向。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所谓民族精神,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道德情感、价值取向和心理特征的综合体现,是整个民族认同并不懈追求的文化精髓、价值目标、道德境界的集粹,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以热爱祖国为核心,涵括追求和平、勤劳勇敢、诚信善良、勤俭正直、自  相似文献   
110.
吴璇 《世界遗产》2016,(4):102-105
正在中国东北地区,有一个古老的民族,素有"两块板儿可以穿沟跳涧,三块板儿能漂江过海"的美誉,史称赫哲,伊玛堪就是这个民族的历史活书。2011年,赫哲族伊玛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