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纺织品文物霉变研究在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贮藏中占重要地位。为了确定馆藏棉类纺织品文物霉变微生物的种类,了解棉织物纺织品文物真菌病害特点,本研究采用PDA培养基对棉类纺织品文物上霉变部位提取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对纯化后的霉菌进行18S rDNA-ITS序列分析,通过比较NCBI核酸序列数据库序列同源性构建发育树。最终分离纯化共得到6株霉菌,测序结果鉴定为青霉属、交链孢霉属、曲霉属、镰刀属,该四种霉属可能是棉类纺织类文物的致霉优势霉属。利用形态学方法结合分子生物学手段对棉类纺织品文物霉变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确保获取结果更加快速和精准,结合当前博物馆对纺织品文物的保护现状,提出棉类纺织品文物综合保护措施,为此类文物的防霉工作以及抗霉材料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2.
出土于湖南衡阳何家皂北宋墓的纺织品上观察发现有灰蓝色固体物质附着,为查明其性质,采用扫描电镜-能谱法、激光拉曼光谱法和X射线衍射法结合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和光学形貌观察等手段进行科学分析。结果表明,该物质为磷酸亚铁矿物——蓝铁矿[Vivianite:Fe_(3)(PO_(4))_(2)·8H_(2)O],其多形成于富铁、富磷、有机物含量较高且贫硫的缺氧还原沉积环境中,微生物活动亦对其生成有影响。该矿物的发现对墓葬环境特征与保存状态的研究有指示意义,在考古遗存中或可作为判断特殊埋藏条件的标志自生矿物之一。  相似文献   
83.
为研究我国古代马具的发展及工艺,使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旬邑上庙遗址出土的一副南北朝至初唐时期马具中青铜卡带背面附着的多层有机残留物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黑色残留物为动物皮革,老化严重,已无法判断种属及鞣制工艺;下层残留纺织物为大麻纤维平纹编织而成,其经纬线差异显著,编织密度较低。二者共同构成该件马具之鞦。研究首次发现,马具上各青铜部件间系带使用了纺织品包裹皮革的制作工艺,可见当时马具的发展已初步成熟,人们充分认识到大麻制品及动物皮革作为马具系带的特征优势,并能将二者结合使用。研究结果可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原地区马具的研究提供线索,并为该类文物的保护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