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8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于光远 《炎黄春秋》2005,(11):15-16
我曾经听过一些议论,说胡耀邦虽然对党的事业有很大的贡献,但是总的说来,他的政治水平不像人们以为地那样高。他看问题,有时就看不准,不都是很有把握,比较天真。  相似文献   
92.
詹荣其人     
“司马高名霄汉间,乞身一疏动龙颜;兵戈已息云中警,剑履仍辞阙下班;心似归鸿依雁塞,功如车骑勒燕然;九天雨露何时洒,冷落松楸傍汉关。”这是明朝天启年间的首辅大学士叶向高为纪念尤溪籍靖边将领詹荣逝世七十年所写的《读史吊詹角山司马》诗。詹荣是明嘉靖年间驻守边关的重要将领。他驻守北方边关重镇——大同十多年,屡屡击退北方游牧民族——鞑靼军队的进犯,为保卫国家边关的安全和百姓的安居乐业作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3.
历史·比喻·想象——海登·怀特历史哲学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怀特的理论作品始终围绕历史、比喻、想象三个概念展开论述。怀特希望在真实与虚构之间确立一个话语连续统 ,借助比喻理论寻找想象与历史之间的合理联系。这种比喻理论揭示出历史表现中语言的重要作用 ,它不仅在认识论的基础上为我们提供了分析历史实在与历史真实的新方法 ,同时也为我们思考史学的意义 ,构建旨在服务于“人类利益”的思辨历史哲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4.
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已经走过了15个春秋。  相似文献   
95.
缅怀了名地质学家丁道衡先生在爱国奉献、参政议政、地质找矿、科技述、兴办教育、教书育人、统一战线等方面的业绩,以及他的高尚人格和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96.
对联性质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来对对联性质的看法,大致可归纳为学样式说、笔墨游戏说和实用体说等三种观点。这些观点客观上都涉及到了对联的某些特点,但难免“盲人摸大象”的嫌疑。我们认为,对联是一种对称、简短、诗性的话语形式和言语模式,是一种语言化观象,是一种表现为言语模式的语言化。这样认定对联的性质,意义有三:其一,可以避免过去三种观点的无谓争论;其二,可以解决对联起源的时间上限问题;其三,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对联研究新的切入点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97.
2004年11月25日,由中国钱币博物馆、瑞盛德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法国国家造币局联合举办的《法国铜章艺术展》在中国钱币博物馆一层大厅隆重开幕。此次展览是法国文化年系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文化年中方组委会副主席、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吴苏、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法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燕保罗、法国造币局中国区代表等中外来宾出席了展览开幕式。  相似文献   
98.
60年前,以德、意、日为代表的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人类正义的东西方法西斯侵略势力,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义力量的联合打击下,遭到了彻底的覆亡,亚洲人民和世界各国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一起,迎来了光辉的胜利。2005年10月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纪念亚洲人民抗战胜利60周年国际学术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韩国、越南、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亚洲国家的60余名专家学参加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99.
60年,一个甲子,刚刚过去。关于60年前的一些往事,你也许已缺乏兴趣和时间去史料堆里查询它们。但是,我们相信一场战争在60年之后依然存在的震撼,因为它对中华民族至关重要。今年是抗战胜利60周年,我们特选发了有关丝绸之路沿线三个重镇西安、兰州和乌鲁木齐当时情况的回忆和史料,一鳞半爪,倒也能管中窥豹,以见证日寇的凶残,中华民族的众志成城,以及得道多助正义必胜的真理。  相似文献   
100.
论中共在1921—1949年建构“人民”话语的特点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话语是中国革命和中国政治民主化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在建构这一话语时,一是注重"人民"话语的历史发展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赋予其不同的内涵;二是突出"人民"话语的阶级性,与"国民"等其他话语作了严格的区分;三是赋予"人民"话语以无上的价值向度;四是强调"人民"话语的真实性。中国共产党对"人民"话语的科学建构和准确运用,不仅为其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而且也为实现政治现代化创造了必要的历史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