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诸司职掌》是明初的职官法典,与明代《会典》的纂修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明代《会典》正是在其续编的过程中揭开了纂修的序幕,又是以其为蓝本完成了弘治、正德、嘉靖三朝的纂修、校订、刊行和续修工作。尽管在万历朝重修过程中其地位大大下降,而且由于史官的重大失误使其内容在时间标注上出现了一些谬误,但这并不影响其在明代《会典》纂修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清一统志》曾经先后三次纂修,乾隆二十九年开始的第二次纂修,其主要目的就是修纂《大清一统志》之西域新疆统部。此部在编纂方式上继承初修本其他统部的体例并有创新,内容记载丰富,对研究清代新疆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地理、民族状况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兴化系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春秋时为楚将昭阳之采邑,旧隶海陵,五代杨吴武义二年(920)置县。兴化修志有着良好的传统。明清邑令,如胡顺华、欧阳东凤、张可立、梁园棣,皆备加重视,甚至亲力亲为,加之纂修者、校正者和作序者不乏学苑巨擘、修志大家,如陆西星、沈荃、李清、李审言等,所修志书因而内容丰富,质量上乘,在全省方志中占有一席之地。民国前兴化县先后修编旧志十部,散佚二部:一是明《永乐大典》所载之《兴化县志》,成书于永乐三年  相似文献   
14.
自东汉之后,史籍大量涌现,史书种类增多,史学日益受到重视,朝廷设立史官和史馆,目录中也列出了史部。这些都表明史学已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个有五千余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自然环境复杂,生产生活各异,地区差别很大。由此使各地的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千差万别,呈现出不同的地域特色。中国独有的文化传统之一,就是历代均重视纂修地方志书。方志顾名思义,乃是一方之志,即记载一地不同于他地的自然和社会的整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因此,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早在《新编地方志暂行规定》中,就强调新方志要“力求体现当地环境资源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面貌,反映地方特色和专业特色”。这说明突出地方特色,是社会主义新方志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清史研究丛刊是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为配合清史纂修工程而编纂出版的五大丛刊(其余四种为档案丛刊、文献丛刊、图录丛刊和编译丛刊)之一,由李文海教授主持,负责审定出版清史专题研究的最新成果。2004年至今,已出版23种,大多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其中《清代理学史》荣获国  相似文献   
17.
本期寄语     
本期"理论与思想"栏刊登出两篇文章。世界史著名学者刘家和先生为最近编辑出版的《日知文集》所写的序言,以真挚流畅的笔触讲述了他从学于林志纯先生并与之多年交游、合作的经历,从中既可了解林志纯先生治学的成就与宏阔胸襟,也可以看到刘家和先生自己笃实高远的境界。故该序虽已见诸《日知文集》卷首,仍刊于此,以飨多士。地方志专家王熹的《口述历史资料与澳门方志纂修刍议》讨论了口述史资料对编纂澳门地方志的特殊意义,并就采纳口述史资料于澳门地方志纂修工程的方法等问题,提出了若干  相似文献   
18.
张翀诗文在晚明及清代都有一些诗文总集及史籍志书采录。万历二十五年编纂的《贵州通志》收录张翀有关黔地黔人的诗文,应该是采自于《鹤楼集》都匀刊本,并为后来纂修的志书及有关黔地诗文典籍传承。《奏为恳乞圣明亟处大奸巨恶辅臣以谢天下以靖虏患疏》为明刊本《皇明两朝疏抄》卷十二引录,  相似文献   
19.
宁海县自建制以来,由于统治者重视和提倡地方志的修纂,宁海县几度修志,由于诸多原因,如今已经大部散佚。对《宁海县志》的纂修溯本清源,由此管窥古代宁海地方志的繁荣。  相似文献   
20.
谢贵安 《史学集刊》2008,(2):92-101
<清实录>修纂先据档案等原始史料编成稿本(底本),然后缮成正本(小黄绫本)呈审,再据呈审本缮成各定本(皇史宬尊藏本、盛京崇谟阁尊藏本、乾清宫御览小红绫本、内阁实录库副本以及国史馆缮写副本).在满、汉、蒙古文诸文本的形成过程中,是先据满文档案纂成满文本实录,然后再译成汉文本实录,最后再据汉文本译成蒙古文本实录,但康熙以后的史料大都来自汉档和汉籍,史臣亦日渐丧失精通满文和蒙古文的能力,因此从雍正所修<清圣祖实录>始,满、汉文本之间的纂修顺序颠倒了过来,即先据汉文档案纂成汉文本实录,然后再分别译成满文本实录和蒙古文实录.这一改变,反映了汉文作为清帝国共同语言地位的确立以及清朝汉化进程的加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