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4篇
  免费   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268篇
  2013年   289篇
  2012年   323篇
  2011年   284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319篇
  2003年   299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徐凤 《丝绸之路》2012,(12):72-78
本文以冯玉雷敦煌题材长篇小说《敦煌遗书》为研究对象,从其西部精神的文学再书写和玉文化与西部精神的文学再阐释两方面进行深入论述,剖析了这部小说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52.
发现雷锋     
雷锋,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在《人民日报》发表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内此,一个有长足生命力的时代榜样在中国大地树立。雷锋和雷锋精神跨越不同时代影响了千千万万中国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继承和发扬雷锋精神,践行雷锋未竞之路!如今,雷锋作为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已闪耀在历史的天空.但雷锋作为一个时代的精神标志、一种中国精神,将永不退出历史舞台。本文将向读者讲述时代楷模雷锋被发现过程。  相似文献   
953.
丁东 《江淮文史》2012,(3):16-29,1
中国产生现代大学已经100多年了。清末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出现了第一批新式学堂,新政中废除科举,建立现代学制,中国兴办了更多的大学。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的大学精神发生过怎样的变化?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很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954.
追溯中国思想史的源头,儒家传统讲究"内圣外王"。社会史的演变历程更是证明,小人多才、君子无才亦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而德与才很难合一。德才之辨,是传统中国士大夫的古老命题。尽管明代的士大夫仍然承袭宋儒之论,倡导重德轻才,且就明代士大夫的行为而言,亦不乏德才两分的现象,但至少有如下两大转向值得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即从重德轻才向重才轻德的转变,以及从重才轻德向德才合一的转变。随之而来者,则是儒家"内圣外王"之说的复兴,以及理学向原始儒学的回归。  相似文献   
955.
《文史春秋》2012,(7):66-F0004
公司承建项目誉满全球 公司奉行“品质源于责任、诚信创造价值”的企业精神,坚持“立足广西、面向全国、拓展国外”的经营方针,走以质量求市场,以质量求发展,以质量出效益的。“质量兴企”之路。成立四十多年来,  相似文献   
956.
反对贪污腐败,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中国似乎又是难上加难。前数年,王春瑜主编的《简明中国反贪史》二卷本问世,引起各界读者重视,好评如潮,影响巨大。我虽然未有机会拜读,却为春瑜诸公的学术敏感与关注现实精神赞叹不已。日前,春瑜向我推介邱涛所写《中华民国反贪史》书稿,才知道,《简明中国反贪史》中的七万字书稿,也是邱涛写的。  相似文献   
957.
"青春年华在那朴实的年代里,感受到无比的充实和丰富,知识的海洋在那无华的岁月里显得那么宽广和无限。每当回忆起这段年华,我总是感慨万千,庆幸青春无悔!"  相似文献   
958.
《百年潮》2012,(12):2
11月16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在京联合召开首都党史学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座谈会。中央党校、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防大学、军事博物馆  相似文献   
959.
中国宗法社会发展到宋代,产生了大量脱离社会秩序的游民,形成游民阶层,在游民中产生了通俗文化、通俗文学。游民不同于宗法人之处,在于他们有反社会性、主动进击精神和帮派意识,义气是他们联系的纽带。产生于游民的通俗文化、通俗文学,包括《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又为游民的组织、活动提供了理论武器。从游民文化看中国历史,是审视传统文化的另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960.
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滥觞,自诞生之日起就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清末诗人郑知同在诗歌创作方面有明显接受楚辞之处。本文从屈原的内在精神、楚辞的艺术手法、词汇等方面对郑知同诗歌创作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同时指出楚辞的影响是郑知同诗歌创作取得成功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