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4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周村烧饼     
<正>周村烧饼,因产于山东淄博周村而得名,山东省的著名特产之一。以传统工艺精工制作而成,为纯手工制品,有"酥、香、薄、脆"四大特点,富有营养,老少皆宜。其外形圆而色黄,正面贴满芝麻仁,背面酥孔罗列,薄似杨叶,酥脆异常。入口一嚼即碎,香满口腹,若失手落地,则会皆成碎片,俗称"瓜拉叶子烧饼"。周村烧饼  相似文献   
52.
明代六科制度赋予了给事中很多权力,六科给事中位卑权尊,进入明代中后期以后,六科给事中选拔、升迁、行政效能、品德操守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皇权(固定要素)对六科给事中的猜忌压制,内阁(固定要素)与六科给事中的反复较量,六科给事中(可变量因素)势力开始膨胀,成为明末各党派首领,导致明中后期政局的边际效用逐步递减,运转失灵。  相似文献   
53.
我在本届年会开幕式上的致辞中说过:中华玉文化中心,已经不是名义上的中心,经过这几年的认真、刻苦的努力,确已成为了玉器与玉文化研究的枢纽,如同一座公路上的立交桥,矗立于玉器与玉文化研究的网络之中,已成为实实在在的中华玉器与玉文化研究的中心了。  相似文献   
54.
20世纪20年代王国维《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现之学问》(《王国维文集》第四卷,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176页)曾指出:“古来新学问之起,大都由于新发见之赐。”陈寅恪《陈垣敦煌劫余录序》(《陈寅恪集·金明馆丛稿二编》,  相似文献   
55.
正2005年5月28日,广东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广东省博物馆联合举办了《魂系中华——抗日爱国将领李汉魂长女李浈捐赠文物史料展》。展览中关于李汉魂将军的一批珍贵文物史料,由其女李浈女士无偿捐赠给广东省博物馆。本文在整理这批史料后,选取广东儿童教养院的一系列实物照片,探讨抗战时期李汉魂伉俪在广东的难童保育工作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6.
正1949年11月15日,贵阳获得解放。当天下午3时以后,欢欣鼓舞的各族人民,先后读到了3份传播解放信息的快报。其中两份为《解放快报》,均由江汉军区城工部贵州支部编,两份中有一份印有"新世界报社代发"等字,同在15日下午3时出版(图1)。两份"快报"刊登的内容完全相同,在编排形式上各有特点。主要是在头条新闻的处理上不同,一份的标题为直排,一份为横排。横排的一份特别突出"贵阳"二字。  相似文献   
57.
正哭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婚姻习俗,即新娘出嫁时的哭唱仪式活动。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哭嫁婚俗文化各有特色。哭嫁这一妇女发泄内心情感的独特表达形式,相沿成习,演化成有一定调式和韵律的哭调,成为一种婚俗。这种婚俗甚至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准,如果哪家女子不会哭,就会被视为弱智和没家教,不懂礼数,招人笑话。  相似文献   
58.
从生态环境的视角对《诗经·豳风·七月》和《夏小正》的文本对比表明,《七月》一诗所采用的历法和《夏小正》相同,为以十二月纪年的夏历。《七月》诗中"桑月"指的是先周时期豳地的农历四月初;"条桑"并非指对桑树进行修剪,而是指桑树成长后生长出来的超过树冠主体的细长枝条;"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全句指的是四月初修整桑树的农事活动。  相似文献   
59.
王裕昌 《丝绸之路》2014,(14):61-63
2013年8月10--17日,第23届国际博物馆协会大会暨博物馆博览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本届大会的主题是"博物馆(记忆+创新)=社会变革"。本文就笔者参加第23届国际博协大会的基本情况和一些感悟作一梳理,以供同行们借鉴。  相似文献   
60.
周渝 《贵阳文史》2014,(4):29-32
正70年前,国民革命军中的黄埔名将方70国民革命军中的黄埔名将方天(黄埔二期)、罗广文(黄埔教官)、胡琏(黄埔四期),乃至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等王牌部队的荣耀与辉煌,皆早已退出了时代的舞台。对今人而言,他们似乎是遥远的历史故事,但在周文天老人心中,他们又仿佛还未曾离去。走过烽火岁月,远去鼓角争鸣,70多年前的那场卫国战争在新生一代的印象中,大概只停留在白纸黑字的史实记载、泛黄的老照片或黑白的影像之上。然而对于年过九旬的周文天老人而言,70多年前的抗战经历成了他一生都难以磨灭的记忆。他的传奇经历,与闻名于世的"名将摇篮"黄埔军校及"军中王牌"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抗战爆发之初,未及弱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