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12篇
  免费   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542篇
  2013年   451篇
  2012年   506篇
  2011年   462篇
  2010年   413篇
  2009年   443篇
  2008年   482篇
  2007年   370篇
  2006年   441篇
  2005年   612篇
  2004年   297篇
  2003年   285篇
  2002年   335篇
  2001年   240篇
  2000年   20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周密 《炎黄春秋》2007,(1):69-72
在莫斯科航空学院学习生活 1955年夏天,我结束了留苏预备班一年的学业后,赴苏联读大学。开始分配到基辅建工学院学构件制造。57年二年级读完时,正赶上专业调整,我被分到莫斯科航空学院五系(现三系)电气设备专业。开学前一个月赶到莫航报到才得知,转学生因专业变化,都要补足莫航科目的学时。一般人都转入二年级,我和从基辅一同转来的徐振渠同学不想留级,学校同意,但必须开学前补考并通过本专业的基础课——电工原理基础,其它科目(共七门)允许在三年级第一学期补完。这个条件虽然很严,但我俩决心一搏。那时的想法很简单,我们知道培养一个留学生的花费相当于培养4——5个国内大学生,两人相互帮助鼓励,一定行。  相似文献   
92.
2007年5月,洛松曲培等7名藏族船员与上海远洋运输公司签约,正式成为上海远洋运输公司的一员,从此中国远洋“大家庭”有了藏族远洋船员的身影。4个多月来,洛松曲培等7名藏族船员作为中国第一代藏族远洋船员,活跃在上海远洋的各条航线上。  相似文献   
93.
张维义  刘晓敏 《福建史志》2007,(4):F0002-F0002
6月21日。福建省地方志优秀成果奖评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福州举行。省优秀成果奖评委会主任、省方志委主任张剑珍。省优秀成果奖评委会副主任、省方志委原主任刘学沛、原副主任苏炎灶,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王碧秀。省新闻出版局助理巡视员赵文淦.以及评委会其他成员等共30多人参会。会议对省地方志优秀成果奖评审工作作出部署.并就评奖有关事项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94.
孙维熙 《炎黄春秋》2007,(8):52-57,80
李莎教授是俄罗斯人,出生于1914年3月20日。她是中国第一代革命老前辈李立三同志的遗孀。  相似文献   
95.
张彦 《炎黄春秋》2007,(10):51-57
熟悉中国现代史的人大概都知道,在抗日战争时期,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建的战时大学“西南联大”与曾经取得援华抗日辉煌战绩的“美国飞虎队”(即“美军第十四航空队”)同在云南省的首府昆明。但是,可能鲜为人知的是:一部分联大同学和一部分美国飞虎队员之间曾经建立过特殊的深厚友谊,并且引发了后续的一系列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96.
风云激荡的“五四”时代.在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城汇聚着福州三大才女——黄英、谢冰心、林徽因。她们同时为中国现代文学建树了辉煌的功勋.为福建在京城竖立起一座巾帼丰碑。她们的英名和业绩几近与五四运动同期不朽。[第一段]  相似文献   
97.
张燕 《文物春秋》2007,(1):58-62
下河沿窑位于宁夏中卫市,是当地元明时期的民窑。2005年,作者与当地文物系统的两位先生一起考察了该窑址,采集了部分标本,本文就考察所得和对该窑的相关认识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98.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事业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改革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深化改革,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作用,为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科技动力。续志不仅要充分记述和反映这一伟大实践,而且要突出特色。  相似文献   
99.
《黑龙江史志》2007,(4):23-23
<正>《黑龙江统计志(1986~2005)》评审会议暨编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2007年3月20日下午在省统计局老干部活动中心会议室召开。会议由编委会常务副主任李志范副局长主持。主编刘春声介绍了志  相似文献   
100.
版画创作沿革现代版画是20世纪中国美术最具革命性的画种。被誉为:“时代的战鼓”和“革命的号角”的新兴木刻艺术,诞生在大敌当前,国难当头的特殊时期,这也就注定要经受严酷的考验。鲁迅以其独具的艺术战略眼光,洞察了新兴木刻艺术强大的生命力,倡导它“乃是作者和社会大众的内心的一致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