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盛夏话扇     
"举处随时消暑热, 动来常伴有清风."每当盛夏酷暑,汗流浃背之时,扇儿轻摇,清风徐徐,暑热顿消,使人心旷神怡. 扇,古称箑.《说文》曰:"箑,扇也."从字形看来,"箑"从竹,而"扇"从"羽",最原始的扇子当以竹编羽辑为之.我国扇子的起源很早,原始社会末期就有了, 当时舜为寻找贤才辅佐自己,亲自用羽和竹做扇,赠给贤人,以示诚意.  相似文献   
112.
施远 《收藏家》2008,(1):29-34
笔筒一词,最早见于三国时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之“螟蛉有子”篇,按其文意,知为竹木之属。成书于明代的《致虚杂俎》云:“(王)献之有斑竹笔筒名裘钟”,不知渊源何自,聊备一说。从目前考古所得来看,秦汉时期的笔筒均为细竹管制成,其长过笔,纳笔其中,以便于保存和携带毛笔,可称为管形笔筒或笔套。  相似文献   
113.
张雯 《收藏家》2008,(11):43-46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聪明智慧的中国先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人很早便开始利用自然界生长的竹、木和动物的骨、牙、角制造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和美化生活的装饰品,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改进创新制造工艺,逐渐形成了多姿多彩且富有民族风格的艺术门类。  相似文献   
114.
胡丹 《南方文物》2003,(1):62-66
1977年江西省乐安县公溪乡出土了百余件银器,其数量之多、造型之丰富、纹饰之精美实为难得①。惜出土时除少数器物保存完整外,大部分都已残碎、破损。其中一些刻有文字的碎片,经仔细拼接后还原为高5厘米、宽5厘米、厚0.7厘米的两块银牌,上面分别錾刻北宋王禹所作的《黄州竹楼记》和欧阳修作的《醉翁亭记》全文。全文每字均用点錾法錾之,书体主要为楷书,间以少量行书。字宽最大者0.2厘米,最小者仅0.1厘米,方寸之间錾刻字数达三、四百字之多,且笔笔字迹清晰可辨,间距、行距均匀,布局疏朗,毫无局促之感,在古代没有任何放大工具的条件下,錾刻得…  相似文献   
115.
吴泉辉 《南方文物》2010,(2):146-147,151
<正>竹桥古村坐落在江西省金溪县城北面,距县城7公里,全村现有206户820人,占地47.75公顷,村落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有108幢20976平方米;村口有700年古樟一株;村前一溪如带,良田万顷;村囿林木繁茂,茶园一往无际,栀子花儿香飘数里,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如画(彩版一,1)。  相似文献   
116.
捅烟囱 童年时看到捅烟囱的大多是浙江绍兴人,手里拿着一把用竹梢制作的圆扫把,走家串户,要的只是烟囱里的烟墨。跟一般上门服务的工匠不同,捅烟囱的人不吆喝,也不跟户主打招呼,穿堂入室,直奔灶间,直接捅扫烟囱。等主人发觉的时候,他已经捅好了,也不用支付报酬,扫下的烟煤就归了他。  相似文献   
117.
《福建旅游》2005,(6):10-10
数条国内最长的水上一线天,周边壁立干仞的赤崖,围造了潭空人欲静的意境,宁静而幽远;冬春季,成群的鸳鸯在此栖息繁衍,泛舟其间,飞泉跌瀑,山重水复;漫步林间,茂林修竹,花香鸟语,真正让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18.
汪桂海 《文献》2021,(1):166-189
为了收存和保护书籍,中国古代发明了各式各样的装具。简帛时代经常使用箧(竹笥)作为装具,讲究一些的用漆奁。传世文献中对简帛时代的书籍装具记载不多,自二十世纪以来,战国秦汉墓葬出土了很多简帛书籍,其中有不少在出土时伴随装具遗存或包裹织物的残迹。由于这些书籍装具遗存大都腐朽过甚,有的甚至属于盗掘品,原来的装具仅存残片,而且相关信息分散于诸多整理简报中,不易寻踪,除了个别发现曾引起书籍装具研究者的注意外,大多数材料则未能进入书籍史研究者的视野。本文收集历年发现的简帛书籍装具资料,按照竹笥、漆奁和帙三类分别梳理,结合传世文献记载,分析、总结简帛时代书籍装具的特点及其对书籍保护的意义,同时希望引起书籍史和古籍保护研究者对这部分资料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9.
《丝绸之路》2007,(1):75-77
~~中国西部经典徒步线路~~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