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8篇
  免费   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41.
探讨传统宗教信仰与企业家社会责任的关系,是宗教本土化研究的有益尝试。传统宗教信仰以血缘、地缘为基础,祖先崇拜和村庙信仰具有特殊重要性,从祖先崇拜到其它神明信仰是一个义务和情感逐渐减少、功利逐渐增多的现代版“差序格局”。这种差序性的影响在于塑造了一种差序化的社会责任观:一、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时以血缘、地缘为关系本位,对族人亲戚和同乡照顾较多,是地方公益事业的一股重要力量;二、企业家对利益相关者缺乏足够的社会责任,甚至为了一己之利而不惜牺牲他人利益,使得有违产品安全、环境安全、劳资关系和谐的事件时有发生。传统宗教信仰无法产生普世化的社会责任,它无法为全面提升中国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提供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42.
彭敦文 《民国档案》2016,(1):123-130
国民政府对日处置的基本内容包括收回失土,重新调整东亚、东南亚地缘政治结构,军事上从严管制日本,政治上使日本民主化,经济上使其不再具备侵略性,消除日本对外扩张的制度性、社会性、思想性的基础等。抗战胜利前尤其是开罗会议前后,国民政府对日处置的思考和诉求与英、美、苏的互动频繁,不仅吸收了对德、意处置的一些基本原则,也把自己的思考和诉求传达给了国际社会;抗战胜利后,虽然国民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日处置的思考进一步深化,要求也更为强烈,但因冷战格局的逐渐形成和升级,其诉求中很多合理的设想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更没有反映在后来由美国主导的旧金山对日和约之中,直接损害了中国的核心利益,也使中国失去了对战后东亚政治格局构建的支配权。  相似文献   
43.
民国青海民族社会是青海空间物候结构下草原生态社会与农业生态社会长期互动的结果,其具有恒量关系的物质结构与具有变量关系的文化结构共同构成了民国青海民族社会,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社会生态,并决定了对其进行调整适应的文化变量,外在文化变量充分适应物质恒量的发展,最终实现政治文化对民族社会的改造。  相似文献   
44.
赣江流域商时期存在着东西二元对立的文化格局,其东部地区分布着万年文化,西部地区则历经了文化中心的时空更迭。早商一期至中商三期,赣江流域西部地区分布着以石灰山遗址为代表的石灰山文化,文化中心在赣西北;晚商阶段,该区域分布着以吴城遗址为代表的吴城文化,文化中心在清江盆地。赣北地区文化格局的形成或与资源相关,对资源背景下的社会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
张涵  孙九霞 《人文地理》2019,34(2):55-63
消费研究的爆炸式增长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消费热潮。消费地理的研究领域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已经大大扩展,超越了经济和文化之间的传统分歧,并逐渐占据了主导的地位。本研究关注传统节庆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的消费实践,从不同的空间主体(在地的身体、流动的身体、固定的空间、临时的空间)对苗绣的消费过程进行分析,采用参与式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解译施洞地区苗族和游客在传统节庆姊妹节中对苗绣的消费实践。研究发现,消费的话语和实践在特定的空间中定位身体,反过来地方又影响着具身化的消费实践。  相似文献   
46.
朱培坤 《民俗研究》2007,(3):117-124
岭南近现代建筑具有独特的民俗风情,自成一套完整的解释系统,甚至可以说,是较早把现代建筑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结合的标本。从开平雕楼到客家围龙屋,  相似文献   
47.
本文坚持作者长期主张的"从游牧社会发现历史"的研究路径,从表象史的角度对卫拉特蒙古在清代前期的政治地理空间观念进行探讨,从各种侧面的文献的言说缝隙中捕捉其被强势话语所遮蔽的某些微弱声音。作者认为:作为游牧民族的准噶尔人的疆域观具有自己持续强烈的思维定式,游牧社会中原始的地点漂泊不定与"非地域化"现代性不可同日而语。划定旗地在蒙古社会历史乃至整个东亚历史上具有至为深远的意义,对蒙古民族的疆域空间观念的变化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正>体式,即体例样式,是指一部地方志书的结构格局。从古至今,地方志的体式大致有平列分目体、纲目体、纪传体、三宝体、三书体、编年体、篇章节目体、条目体、篇章节条目结合体等。首轮修志绝大多数都采用了篇章节目体①,个别的如《齐齐哈尔市志》、《玉溪地区志》、湖南《辰溪县志》、云南《潞西县志》等采用了条目体。  相似文献   
49.
耿莉玲 《文物世界》2007,(2):47-48,78
晋阳古城位于太原盆地的北部,是我国北方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之一。其遗址范围以太原市以南20公里的晋阳古城遗址为中心,在晋源区200平方公里范围内广泛分布。遗址根据性质可分为古城遗址、寺观遗址和墓葬遗址三部分。  相似文献   
50.
澉浦镇在南宋至元代是典型的港口贸易市镇,彼时其城市核"镇市"是沿通港运河及其支河延展的带状街区.明初,以"镇市"为基础改建的澉浦守御千户所沿用了前代的路网系统,但却破坏了原有的水系形态,以致该镇丧失优势交通区位,区域经济重心外移.澉浦镇平面格局的中长尺度历史变迁呈现了该镇由盛而衰的生命周期.这一变迁的内因在于当地结构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