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降魔成道是佛传的重要情节之一,在佛教发展与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其对佛法宣扬和信徒自信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以致后来独立于佛传发展起来。莫高窟北周第428窟北壁有一铺降魔图,一方面作为僧俗信众礼拜和观像之用,另一方面体现了佛教信众在处于佛道之争的时代背景下,希冀借助释迦降魔的象征性涵义,使得佛教占据上风,法脉绵延不断。  相似文献   
82.
莫高窟第249、285窟南朝风格的出现,与北魏宗室元荣在孝昌元年(525)就任瓜州刺史并无直接联系,而应与普泰二年(532)元荣之子叔和进京一事有关。其中,第249窟可能是元荣为庆祝叔和完成沟通京师的使命并平安归来而营建,该窟覆斗顶东披的祥瑞图和南北披的升仙与狩猎图组合也见于同期中原的鲜卑贵族墓中,反映出敦煌与中原鲜卑贵族在图样选择方面的共同喜好;西披的维摩诘经变则是以《见阿閦佛品》为主要表现内容,其绘制与元荣出资抄写百部《维摩疏》祈求叔和平安归来一事相呼应,成为同一件事在文本和图像上的两种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83.
库木吐喇窟群区第41窟为方形纵券顶窟,窟内清理出泥塑彩绘菩萨像、说法图及壁画残块等,窟内主尊初步可复原为以“圆塑大手”和“浮塑小手”为组合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同时,主室台基前壁绘本生故事,券顶贴塑千佛,地坪上绘有山岳、莲花、大海和摩尼珠等,与主尊像一起构成礼拜千手观音的庄严空间。千手观音和须弥山、末世图景的组合是本窟题材布局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84.
榆林窟第3窟主室南壁中部所绘西夏时期观无量寿经变是敦煌石窟中具有鲜明特征和风格的经变画,以音乐视角观察,该经变画所绘乐舞图像既有对前代经变画内容、形式和布局的继承,又有其特殊性的呈现.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全新乐舞形象的出现,与其他西夏乐舞图像间的一致性以及对西夏音乐史的反映.本文通过对该经变画各类乐舞图像的调查、梳理和考证,将研究结论与乐舞图像的特殊性相结合,在敦煌石窟西夏时期乐舞图像和西夏音乐史研究方面形成新的观点和补充.  相似文献   
85.
《物春秋》1998年第1期发表了孙钢先生《河北唐县“赛思颠窟”》一。在此的结语中,孙先生对北齐厍狄于所开凿的“赛思颠窟”的摩崖造窟碑记所反映的历史事实作了初步的结论。但笔多数不敢苟同,故翻检史书,以发孙先生未发之覆,从而补史书之缺。为了分析方便,兹将碑记有关部分移录如下:  相似文献   
86.
麦积山第127前壁七佛图是现存中国北朝时期最完整的七佛绘画之一,其图像来源、构图样式、绘画技法、艺术风格等受到中原和南朝地区强烈影响,不仅反映出当时有关七佛经典的思想内涵,而且也表明七佛是北朝晚期石窟造像中重要题材之一.作为第127窟中诸多经变和本生故事画的组成部分,充分体现出与释迦信仰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7.
《文博》2012,(6):3-12,2
<正>2011年9月,为配合凤翔县城南过境公路施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雍城考古队在凤翔县城关镇孟家堡村(一组)北100米处抢救性发掘清理了5座古墓葬(图一)。发掘区地层分为三层,第①层,耕土层,厚0.25~0.3米,灰褐色土,质疏松;第②层,明清文化层,厚0.15~0.2米,黄褐色土,质较疏松;第③层,唐宋文化层,厚0.3~0.35米,褐色土,质较  相似文献   
88.
李裕群 《考古学报》2012,(1):63-82,131,136
目次序言一刻经碑的内容二刻经碑的镌刻年代三刻经碑与灵裕的护法思想四娄睿与大留圣窟五结语序言河南安阳宝山灵泉寺是北朝隋唐时期邺城地区著名的佛教寺院,原称宝山寺,东魏武定四(546年)由地论师道凭所创建〔1〕。北齐时,东安王娄睿成为该寺施主,并出巨资,由道凭弟著名高僧灵裕重加营构。隋开皇十一年(591年),隋文帝出资助营山寺,御赐寺额曰"灵  相似文献   
89.
云冈石窟于2001年12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冈石窟,有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相似文献   
90.
云冈石窟     
《中国文化遗产》2012,(2):111-111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城西十六公里的武州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大小窟龛254个.主要洞窟45座.造像51000余尊,石窟规模宏大.雕刻艺术精湛,造像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感人.堪称中国佛教艺术的巅峰之作,代表了五世纪世界雕刻艺术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