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陇东平凉地区古塔较多,本文分别介绍了这些古塔的类型、建造年代、分布范围、延续时间等各种情况。  相似文献   
22.
云冈石窟第3窟是云冈石窟开凿规模最大的洞窟,在开凿过程中戛然而止。特殊的洞窟结构加上千年的自然风化催生了多种病害,其中后室顶板崩塌最为严重。为此,采用岩石测试、地质雷达和钻孔勘查等多种方法,查明了顶板岩石性质和破坏形式。在钢结构支护的前提下,利用环氧树脂裂隙注浆结合玻璃纤维锚杆牵拉的方法对顶板进行加固。对施工完成后121 d的裂隙、倾斜和应力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表明加固效果良好,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3.
西魏莫高窟第285窟是以禅观为主兼顾供养的石窟,该窟图像不仅反映出禅观在弥勒信仰中的重要作用,亦对“观无量寿佛法”“念七佛品”“观修五悔”以及“法华三昧观法”等观修内容予以具体呈现,还兼顾到供养人的信仰需求,展示出禅修与供养在图像层面的互通性以及互动关系。这些图像的有效融合有赖于佛教图像特殊的叙事策略,即通过连缀、杂糅和套嵌等手法促使各形象和情节构建出主旨明确的叙事逻辑,为佛教图像的思想解读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24.
张晗 《江汉考古》2023,(5):51-56
2000年2月,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南阳市拆迁办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281座。其中M23为一座大型穹窿顶砖室墓,墓葬虽经盗扰,仍出土了陶、铜、铅、铁、石等质地器物共70余件。墓葬年代为东汉中期,墓主身份较尊贵。该墓的发掘为研究汉代南阳地区的葬俗和文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25.
莫高窟第220窟“帝王图”中有一“貂尾”大臣。关于此人的身份,有人认为“当系‘掌规谏赞诏命’的中书令或右散骑常侍之类的官员”;也有人认为此人“非中书令、亦非右散骑常侍”,而应是“常侍”。本文在考察历代相关的官制及礼制变化发展情况后认为:此“貂尾”大臣极可能是中书令,而身为散骑常侍的可能性极小。  相似文献   
26.
信息四则     
《丝绸之路》2003,(4):60-60
  相似文献   
27.
28.
公元4-5世纪是龟兹佛教的一个兴盛时期,具体表现在有很多著名的地面寺院的修建以及石窟的开凿,而且有些寺院在此之前就已经存在。石窟方面,尤其是大像窟的开凿,更使龟兹佛教艺术达到了一个高峰。另外,这一时期方形窟和中心柱窟都有开凿,而且在绘画上一开始就呈现出相当成熟的绘画技法,出现两种画风并存的局面。龟兹佛教的兴盛与末法思想在当地流行有关,由于贵霜王朝境内佛教的衰落,导致东来的高僧在龟兹停留并传播佛法。佛教得到龟兹王室的大力支持,国王以转轮王的角色出现,护持佛法。  相似文献   
29.
史轲 《丝绸之路》2010,(2):24-27
甘肃是中国石窟艺术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地处甘肃东南部的陇南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石窟的开凿较省内其他地区偏晚,始于北魏末年,发展于隋唐阶段,兴盛于明清时期。其窟龛形制、造像题材受到了天水麦积山石窟等毗邻地区佛教艺术的影响,且区域内呈现出不平衡的地区分布特征,明清时期这种局面得以改变,并最终形成以儒、释、道三教为核心的多神信仰体系。  相似文献   
30.
在吐蕃统治敦煌时期所开凿的洞窟中,榆林25窟是相对较特殊的一个,窟内南北两壁的观无量寿经变与弥勒经变延续了盛唐洞窟中经变画的构图、风格,而正壁残存的一佛八菩萨图在造像样式上与窟内其他图像则有一定的差别。从正壁残存的主尊、菩萨名号题记中可以发现,唐代不空译《八大菩萨曼荼罗经》能够与之相对应,但是该经对八大菩萨身形的描述与榆林25窟的图像有一定差别。此图像与藏经洞中的部分绢画具有类似的风格特征,其中一部分有藏文题记,表明它们与居住在敦煌的吐蕃信众有密切的关系,而藏经洞中发现的藏文抄写的《八大菩萨曼拏罗经》可以证明此地的吐蕃信众确实信奉这一经典。一佛八菩萨的图像在吐蕃本土拉萨及青海地区屡有发现,其中西藏昌都与青海玉树的两处摩崖石刻由高僧益西央开凿,年代均在九世纪初,这些遗迹说明一佛八菩萨图像在吐蕃本土的流传情况。在这几处图像与榆林25窟的一佛八菩萨的比较中可以发现,吐蕃流行的八大菩萨图样并不十分固定,但其构图和风格是基本接近的,而榆林25窟所采用的图像可能来源于吐蕃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