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孙洁 《黑龙江史志》2013,(23):122-122
<正>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洛林同志直接领导进行撰写的。书稿的大纲由厉声研究员拟定。全书成稿后,李方研究员、徐建英副研究员承担了书稿的编辑和部分修改工作;厉声先生、马大正先生负责全书的统稿和定稿工作。书后所列参考书目可以反映出本书在撰写中参阅和利用了大量国内外学者的相关成果。于2006年6月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无疑,本书的出版必将对新疆地方史、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史、新疆现状问题等领域的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62.
王懿卓 《神州》2013,(20):249-249
一气质气质,在《辞海》里释为:人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和风格气度。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气质在现在的社会所表现的,是根据人的姿态、长相、穿着、性格、行为等元素结合起来的,给别人的一种感觉,一个人从内到外的一种内在的人格魅力然后所发挥的一个人内在魅力的质量的升华。所指的人格魅力有很多的,比如修养、品德、说话的感觉等等,所表现的有高雅、豪放大气、不拘小节等。所以,气质并不是自己所说出来的。而且自己长久的内在修养平衡以及文化修养的一种结合,是持之以恒的结果。  相似文献   
263.
《中国文化遗产》2013,(6):104-105
本期《考古》杂志,评选出了2013年的十大考古发现:理查三世最后的表现2012年12月,英国莱斯特大学考古队在一处停车场里发现了一具骨架,这具骨架所处位置、显示出的战争创伤、脊柱畸形等,都与理查三世(1483~1485年在位)联系在一起。考古人员对这具遗骸先后进行了放射性碳测年、稳定同位素分析以及详细的骨骼检测。  相似文献   
264.
265.
266.
267.
霞浦屏风山贝丘遗址出土了1件未知属性猪骨样本,拟通过骨样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揭示此猪个体生前的食物结构特征,通过与已发表有关数据进行对比来推断该猪的属性。为此,对该骨样进行了骨胶原提取和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测定。测得该猪骨样本骨胶原的δ~(13)C值为-12.2‰,δ~(15)N值为4.9‰。碳同位素比值显示该猪的食物结构中既包含C_3类植物,也包含C_4类植物,但更偏向于C_4类植物。而氮同位素比值则表明此猪个体营养级较低,摄入肉食较少,但仍高于对照组野猪及部分陆地野生哺乳动物的营养级。综合分析,研究认为该猪的食物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人类的供应,应该是驯养的家猪。同时,该猪食物结构中的碳四植物来源提示该遗址可能存在粟作农业。  相似文献   
268.
双墩文化是一支分布于淮河中游地区、独具特色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其年代跨度约为7500—7000BP,本文通过对禹会村遗址出土动物骨骼开展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探讨该遗址的家畜饲养策略。结果显示,禹会村遗址猪群的稳定同位素值整体上反映出以C3类植物为主的食物结构特征,与大、中型鹿科动物比较相似。虽然动物考古的相关分析表明遗址的猪群是以家猪为主,伴有少量野猪、返野家猪等,但猪群个体之间的稳定同位素值很相似,反映了相近的食物结构。植物考古的研究表明,禹会村遗址及所在地区,在双墩文化时期以采集为主,辅以小规模的水稻种植。在这种背景下,禹会村遗址的古人对家猪采取较为松散的管理方式,其食物主要来自于自然环境。禹会村、侯家寨一期和双墩三处遗址的猪群,整体上的食物结构比较相似,但双墩遗址中3例以C4类植物为食的猪可能非本地饲养。双墩遗址作为一处中心型聚落,其在外来稀有资源的占有上优于另外两处遗址,这也反映了这一时期随着文化的交流、社会发展,聚落间的差异和分化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269.
270.
据以《周礼》、《礼记》为代表的文献记载,西周王权体制下,为从事季节性地饲养、管理马匹,设置了多种职掌的官职。可是,其具体状况则未能详尽。因而,对马骨进行科技分析成为关键课题。本论文根据陕西省西安市少陵原西周墓地出土马骨的动物考古学的研究数据,以及牙齿羟基磷灰石碳稳定同位素的分析结果,对随葬马匹的饲料构成的组合分析获得了新认识,也探索了西周王朝马的饲养与管理状况。西周王朝根据马的性别确定不同的饲养管理战略方针。雌马以繁殖后代为目的,出生之后即在厩舍饲养,饲料为粟和黍,使之与甄选出的种马交配。同时,幼马与雌马一起饲养,以母乳以及天然牧场的野草为食物,马3岁以后对C4植物摄取量剧增。这一结果与古代文献记载相吻合,可见为了对3岁以上的马进行使役训练,周人可能将其转移到不同的饲养、管理环境中,这是熟知马的生态特征,按计划进行饲养和管理的措施。如此,依据动物考古学和理化分析相结合的手段,揭示了仅凭古代文献和出土文字资料所无法窥知的西周王朝对马的饲养与管理活动,并表明这些饲养管理活动的开始时期或可追溯至西周前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