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5篇
  免费   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51.
七七事变前后 1935年春,张自忠任察哈尔省政府主席①兼第二十九军第三十八师师长。我当时任该师第一一二旅第二二四团团长,所部驻防张家口大境门②外。对于当时张自忠的内政外交情况,我知道得很少,但从耳闻目睹的一两件事情中可以看出,他的确是执行了宋哲元的对日妥协政策。  相似文献   
52.
文章调查、研究、分析了广西姓氏的由来及发展。  相似文献   
53.
田凭是太平天国时期颁发的土地证,存世很少。本文介绍了河北大学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太平天国田凭,并就田凭的内容、颁发的历史背景、颁发程序以及颁发田凭的意义等方面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4.
自1898年,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哈尔滨外来人口骤增。据不完全统计,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有2万多犹太人来到哈尔滨。他们在哈尔滨从事的经济、文化活动,给哈尔滨的经济、文化、城市建设等诸多方面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有力地推动了哈尔滨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55.
尹宏锋 《黑龙江史志》2007,(2):33-34,45
<正>京旗文化,虽然它的提出、发现和专项研究仅仅数年,但这种特殊的文化类型已存在了270余年,是哈尔滨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黑土文化有着  相似文献   
56.
《黑龙江史志》2007,(12):32
牡丹江农垦法院在司法活动中,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努力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培养作风精良的法官队伍,遵循“公正与效率”主题办案,创建省级文明单位。  相似文献   
57.
淞沪抗战的爆发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助长了日本帝国主义得寸进尺、吞并整个中国的野心。日寇侵占东北三省得手以后,从1931年11月起,先后在天津、青  相似文献   
58.
明代内地佛教、藏传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萨满信仰及民间宗教性活动在宗教生活中角色各不相同,国家宗教政策也因应其差别而有不同。原本来自南亚的佛教虽然深深溶入了中国文化中,但其与经典儒家思想的冲突始终没有平患。明中叶以后,受皇室宗教活动加强的刺激,佛教与儒家的矛盾尖锐起来。这种矛盾促使部分士大夫强烈反对寺院修建并发表辟佛言论。明朝政府对藏传佛教政策与对汉地佛教政策有同有异。其重要差异之一是,明朝对藏传佛教政策与对西部边疆政策紧密相关,而对汉地佛教政策则于周边关系政策基本无关。此外,部分士大夫以藏传佛教为“番教”,认同程度逊于内地佛教。明朝一些皇帝因喇嘛多擅长某些“法术”,对其有特殊兴趣,并因而导致士大夫针对相关政策的批评。道教起源于本土民间信仰,在明代与儒家士大夫的冲突比较和缓。但明朝君主中信奉道教者多,既影响到国家政治,也影响到士大夫与君主的关系。士大夫在反复重申儒家原旨的同时,对道教的批评也日趋尖锐。伊斯兰教在社会生活中相对封闭,在明代政策中大体上表现为一个民族政策问题而不是一个宗教问题,基本与国家以及其他社会成分相安无事。明中期以后,天主教再度传入中国,当时士大夫寻求改革,明朝对天主教大致宽容。明代流行对不同宗教兼容并取倾向,民间宗教性信仰、习俗多样而活跃。明朝政府将民间宗教基本看作民俗,一般无干预,对视为“陋俗”者加以排斥,在涉及秘密社会活动时则严厉禁止。明朝宗教政策之基本精神,一在信仰自由主义,二在保持国家政治世俗性质,三在维持社会稳定和国家对社会的控制。集中体现这些政策精神的仍是儒家政治社会理念并倚赖士大夫群体的努力。其变动因素和矛盾来源,则一在诸教向国家政权机关的渗透,二在皇室特殊化行为,三在民间泛神论多元信仰倾向,四在部分士大夫的信仰综合主义。  相似文献   
59.
建国初期,为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我国农村开展了全面的农具改良工作.政府通过建立农具管理和服务机构,兴办工厂,开展宣传教育、发动群众,大量增补旧农具,积极推广使用新式农具.农具改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改进了生产效率,增加了农业产量,同时奠定了农机产业的基础,为后期的农业机械化进程做了铺垫.由于对农村的具体情况和农具的实际需求了解不充分,农具设计和制造水平低,新式农具质量较低,价格偏高,技术传授和维修服务差,经营管理相对落后,新式农具推广使用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发挥应有的作用.农具工作政策和措施的失误,不仅造成了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浪费,也损害了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60.
侵华日军当局在南京大屠杀后,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基于其外交政策的需要,对继续留驻在南京的英美侨民,采取表面的礼遇、利用与事实上的限制、打击的两面态度与两手政策;而英美侨民则在艰难的条件下,与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这是南京抗战史与中国抗战史的一项重要内容,呈现出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内容与特点.这段过去被长期忽视的抗战史内容,应引起史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