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1篇
  3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61.
全洪 《文物》2012,(2):66-70,1
在广州西汉南越王墓的后藏室中出土一件银洗,银洗口沿的正、背面刻有铭文,内有"西共"字样。作者认为,从其刻辞的内容和计量单位看,这件银洗当为器,是代沿用至西汉的器物,原本是西县共厨的器物,后来流散到各地。西县大约在今甘肃省天水市西南的礼县、西和县一带。共厨是代的一种职官,负责皇帝郊祀时所用的厨具和食物等。  相似文献   
62.
侯旭東 《中华文史论丛》2011,(4):127-164,394
本文探討漢六朝以來生日記憶與生日稱慶習俗産生的背景與過程。从代到1911年,官府戶籍登記制度只要求記錄百姓的生年或年齡,未具體到生月與日。生日記憶與稱慶主要流行於家庭、家族乃至親友的範圍內,與國家制度無關。各種資料顯示,對死者的生日記憶宋元以後纔開始普遍化,此前僅見零星記載,多見於皇家,應與存在嚴密的檔案制度有關。反而是"卒日",自先以來一向受到重視。不過,算命術的流行表明,生日記憶實際早就存在,且根植於本土的傳統,只是目的主要在於了解子女或自己的命運,尚未見到慶生的事例。由單純的記憶轉變爲年度性的慶祝,最早見於南朝末年江南地區,應是受到佛教佛誕(多爲四月八日)活動的啓發,同時,在成佛信念的引導下出現的。到唐代,生日稱慶則自下而上,由民俗而發展成國家慶典。  相似文献   
63.
渭南阳郭战国墓地位于关中环线干道K169公里处的庙湾村,西北距渭南城中心约25公里,其西有渭(南)蓝(田)公路自北向南穿过。墓地东南略高,西北略低。此次发掘清理的墓葬均埋在公路路基之下。由于基础已经处理,墓葬上层均遭破坏。  相似文献   
64.
刘占成  张立莹 《文博》2011,(6):28-31
本文对俑坑出土的青铜长剑从特征、性能、作用三个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指出剑的合成成份虽然基本符合《考工记》"大刃之齐"的要求,理论上锡的含量没有"超标"。但从实践上讲,青铜合金锡的成分超过百分之二十,就成了脆性材料,制作兵器更易折断。俑坑铜剑性能上显然属于脆性材料。从而得出俑坑铜剑脆而不韧易断易折不宜实战的全新观点,对以前剑"坚硬、锋利、富有韧性"的传统观点提出挑战。进一步论证了科学研究只有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才能得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结论。  相似文献   
65.
2010年9月15日,西安市临潼区供电局于临潼区代王镇斜杨村清泉组进行农村电网改造,在挖掘电线杆坑穴时发现一座古墓葬。临潼区文管会委托始皇帝陵博物院陵考古二队对其进行了抢救性清理。现将墓葬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66.
长久以来,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古代巾帼英雄的故事,如花木兰、平阳公主、樊梨花、杨门女将、梁红玉等。尤其是穆桂英,挂帅西征,平定西夏,威震边关,千古流传  相似文献   
67.
1992年出版的县级《宜宾市志》和1991年出版的《宜宾县志》均记载:曾由今宜宾凿“五尺道”以通滇。  相似文献   
68.
春秋时期,国越过陇山向关中挺进,史称"九都八迁"。如果说当初在陇东地区拉开了国发展的序幕,那么经反复选择而定都雍城之后才有了逐鹿中原的强国梦想。雍城遗址位于陕西凤翔县,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1930年代开始至今,经过几代考古工作者不断努力与传承,逐渐揭开了雍城神秘的面纱。自德公元年(前677年)初居雍大郑宫起,止孝公十二年(前  相似文献   
69.
农历新年元旦(1914年改称“春节”)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发展产物,也是华夏传统盛大节日。迎接新年通常始于腊月廿三“送灶”,往后年味愈浓,新年正月初五之后有所趋淡,随后又转入喜迎元宵佳节的新高潮。千百年来,祈求家庭美满、民众幸福和天下太平,乃辞旧迎新的重要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0.
天水放马滩1号墓出土的年代为战国时期的木板地图,可以提供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中国古代地图史、测量学史和地理学研究的进步各有重要意义,从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反映生态环境面貌的内容。放马滩地图突出显示"材"及其"大"中"小"以及是否已"刊"等,都应理解为林业史料。有关人先祖"养育草木"的历史记忆,说明林业在早期经济形式中也曾经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关于某种"材"运程若干"里",以及如何"道最"等与运输方式有关的信息,乃至"闭"的设置等,均体现林区交通开发的记录和导引的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