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篇
  免费   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01.
由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吴镇烽研究员领衔的《金文字库和输入法》课题组与陕西广才科技公司通力合作,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艰苦努力,终于研制成功了金文字库和金文输入法,解决了长期以来金文隶定字和图形字不能输入文档的难题,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给广大古文字研究者、文物考古工作者和出版业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502.
秦汉时期浙江苕溪流域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苕溪是浙江八大水系之一 ,是太湖流域的主要水源 ,也是太湖与钱塘江之间的主要交通要道。作为江南的一个次区域 ,具有地理文化学上的范本意义 ,但在江南区域历史地理研究中 ,以河川流域作为次区域研究目前比较少见。正基于此 ,本文从人口集聚、水利兴修、次中心点的形成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几方面入手 ,通过对秦汉时期苕溪流域开发的研究 ,揭示次流域经济圈在早期开发中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503.
中国疆域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我们的先辈为今人留下了两项举世瞩目、无与伦比的历史遗产: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人口众多、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这是中国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特殊国情。  相似文献   
504.
巴蜀地域出土漆器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聂菲 《四川文物》2004,(4):41-52
战国秦汉时期巴蜀地区漆器手工业十分发达 ,本文着眼于该地区出土的考古实物资料 ,结舍历史文献资料 ,考察了漆器的生产地、形制、品类、制作工等方面的特点 ,并对出土器物铭文进行了考证 ,强调了巴蜀漆工艺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05.
吴海兰 《安徽史学》2004,(3):106-107
吴怀祺先生主编并亲自参与撰写的10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的秦汉、宋辽金、元、明、清前期、近代前、后卷已面世,先秦、魏晋南北朝及隋唐卷也即将付梓,这样一项盛大的文化工程,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瞩目,不少书评相继发表.它们基本是就宋辽金、元、明、清前期四卷或某一卷的内容特色作分析,本文试图以题记为主、以各卷内容为辅,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506.
师酉鼎与师酉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保利艺术博物馆新征集的西周中期青铜器师酉鼎铭文记有王年、月份、月相词语、干支记日,为研究西周金文历谱增添了新资料。本文认为其历日可以排入共王年历中,并据此试调整了共王至夷王阶段的金文历谱;又在定师酉鼎为共王时器的基础上,从形制、历日与铭文内容诸角度,探讨了素有异议的师酉所制另一组器师酉簋以及与师酉有亲属关系的师询所制师询簋、询簋的年代问题。  相似文献   
507.
俞伟超先生是中国考古学巨擘,为中国考古学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是战国秦汉考古学框架体系的主要构建者,充实、丰富和发展了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在用考古学方法探索人类早期发展、中国古代文明的产生发展过程、古代意识形态等诸多学术领  相似文献   
508.
西周历史年代问题一直是中国古史年代学的关键所在.也是近年“夏商周断代工程”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但是,有关西周历史年代问题虽经多方讨论,其中一些问题迄未解决。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可靠历史文献建立合理的西周年代框架,并通过含有完整历日要素的西周金文资料排出能与文献互洽的金文历谱.建立起一个既符合天象又合于金文年历的比较可信的西周历史年代体系。  相似文献   
509.
长期以来,由于文献资料的匮乏,学术界对秦汉至隋唐之际告诉程序的认识一直存在很大分歧。近年来,随着秦汉法律竹简和敦煌吐鲁番文书的发现,可以对古代诉讼制度产生新的认识。通过对秦汉时期的“三环”、汉代“三日复问”和唐代三审制度的探讨可知,秦汉之际的“三环”程序与唐代三审制度没有渊源关系。秦汉“三环”程序所适用的对象仅为年七十岁以上父母控告子孙不孝的犯罪,如果是“免老”以下者控告子孙不孝,则不适用“三环”的司法程序。中国古代的司法鉴定技术十分落后,为了防止诬告,避免发生冤假错案,两汉时期实行满三日复问的告诉程序,即首次对原告讯问后,三日后再次对原告讯问,并向控告人告知诬告反坐应承担的法律后果。由此可知,唐代的三审制度源于汉代的满三日复问程序。  相似文献   
510.
秦汉政府计量粮食是有一套系统的。量稻、量粟、量麦皆有各自的专用大量,量米则用标准量器。稻量、粟量、麦量等专用大量与标准量器均以石、斗、升为计量单位,均采用十进制,但其计量标准更高。稻量石、斗、升之容积为标准量器石、斗、升容积的2倍,粟量石、斗、升之容积为标准量器石、斗、升容积的5/3倍,麦量石、斗、升的容积为标准量器石、斗、升容积的1.5倍。它们总体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粮食计量体系。这三大一小的粮食计量体系本为秦代制度,汉承其制而用之,直至东汉初年犹未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