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1.
状元的来历 要追溯状元这个词的历史,起码可以追溯到唐朝。依唐制,举人赴京应礼部试者皆须投状,其居首者被称做状头,又名状元。,因其为殿试一甲第一名,亦称做殿元。中状元者号为“大魁天下”,是科名中的最高荣誉。所以,状元指的就是古代科举中殿试第一名。  相似文献   
92.
清朝建立后,为了笼络汉族地主知识分子,开始实行科举考试。为了照顾宗室成员的利益,促进宗室文化水平的提高,清初也间歇举行宗室科举。到了嘉庆帝统治期间,不断完善宗室科举相关制度,不仅为宗室成员提供了一条仕进之路,照顾了其利益与地位,还使科举制更显公平,促进了当时的社会公平,对古代科举的发展与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3.
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团随带76名随从人员,他们普遍关心时政且学有专门,是科举废除前清政府特别倚重的新政人才一次重要的集体亮相。这一群体新旧教育背景者皆有,并且取得功名者并不排斥接受新式教育,非科举入仕者亦不在少数,展示出科举废除前新政人才呈现新旧教育背景并立的格局,也展示出科举废除前相当数量读书人的教育选择和观念倾向已趋于多样化。上述现象的出现,既是科举停废、新式教育发展的产物,也体现了新政改革对读书人的影响以及读书人积极入世的使命感。由于随从人员处在新旧知识结构转型的历史时期,其学力水平存在诸多不足,清末宪政改革面临的人才困境于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94.
三线调整转生机 历史进入了20世纪80年代。此时,中国的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国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经济建设。国际上,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很大提高,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1979年10月,中苏国家关系谈判在莫斯科举行,国际紧张形势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95.
本文详细叙述了张之洞与陈宝箴自光绪十二年(1886)至二十四年的交谊,说明陈宝箴是张之洞志同道合的僚属和政治盟友,且在学术思想与政治思想上大体一致。张之洞对《湘学报》及湖南维新运动的干预,陈宝箴都予以支持和配合。两人共同上奏了废八股的科举改制奏摺,暗中有抵制康有为学说之意。陈宝箴上奏要求下旨康有为将《孔子改制考》自行毁板,并在变法最关键时刻提议召张之洞入京,主持朝政。由於御史黄均隆的不实弹章,慈禧太后误以为陈宝箴曾保举康有为而将之革职,张之洞根据陈宝箴的请求,保全了长沙试办的保卫局。  相似文献   
96.
《贵阳文史》2011,(2):11-11
清代乾隆、喜庆、道光年间,贫寒的贵阳士人周奎,身处极其困窘的生存条件下,贫不坠志,穷且愈坚,以圣贤之道向率其家,敦品力行,勤奋向学,在封建社会的科举场上大出风头,书写了"一门七进士"的辉煌事绩,被人誉为“黔南士族冠冕”,成为数代广‘大黔中士人所钦仰的表率。这七名进士是刷奎之子际华、际钊、际铨、际云和际华之子闹顼、周颚、周灏。  相似文献   
97.
盛唐之时,有一位名叫孙逖的诗人住宿在浙江绍兴境内云门寺阁,写了一首《宿云门寺阁》的感怀诗。诗曰: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画壁馀鸿雁,纱窗宿斗牛。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且不说这孙逖的诗想象如何奇诡、匠心如何独具、诗境如何雄浑,令他做梦也想不到的是,一千多年后,根据孙逖这首诗中的一句话编拟的科举诗题,竟让一位饱学之士、举人、进士,止步于状元门外,留下了"平身双四等,该死十三元"的千古话题。这人名叫高心夔(1835~1883),原名高梦汉,字伯足,号碧湄,又号陶堂、东蠡,江西湖口县人。他出身书香门弟,自幼好学不倦,颖悟异常。咸丰元年(1851)举人。咸丰九年进士。同时代的人这样评价他——文学家王闿运在《湘绮楼说诗》中评其诗风曰:"高伯足诗少拟陆(机)谢(灵  相似文献   
98.
留学专题做到尾声,刚好遇到高考放榜。我一表妹分数下来,离二本差一点,郁闷不已,大叹志愿一定,将来命运也定了。然后便羡慕起几年前就读美国耶鲁大学的一个表姐。这让我想起和北京大学王奇生老师的一次聊天。王老师曾专注于中国近现代的留学史。他说那时与今天同样,“一留学,仿佛有了更高的身价。尤其是那些去美国的,名校的”。  相似文献   
99.
于月 《中华遗产》2013,(11):104-110
论武功韬略,他们的先祖曾经为蒙元帝国数次立下大功:论家风文才,“三节六桂”的孝悌博学,一度传为美谈。高鼻深目,他们却是蒙古皇族的蒙文老师:身为异族,他们却连连创造中国科举史上的奇迹。追溯元代高昌楔氏的传奇历史,我们还要先回到一个叫做沙涨村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0.
科举制是隋唐宋元明清六朝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廷颁布谕令废止科举,停废科举对于"习举业"的广大士子群体的震撼和冲击是可想而知的,然而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社会各阶层尤其是青年士子对这一变革表现的相当平静。《朱峙三日记》的内容还原了晚清士子的生活,反映了当时青年士子对科举停废的平静反响与积极调适,让我们对科举停废和近代乡村士子有全新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探究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根源,士子们表现出的冷静、与时俱进对我们当代年轻人的现实意义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