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屹立于贵阳东门月城上的文昌阁,是我国千百年来实行科举制度的产物,是贵州全省上百座文昌阁中仅存的规模最大的一座,它建于十六世纪末(公元1506年、明万历二十四年),迄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为保护这一文物,2001—2002年贵阳市人民政府投资1000多万元,经过近两年的大力维修,恢复了昔日的古建筑群和古城墙,并拓宽面积约10000平方米,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和  相似文献   
22.
在我国科举史上.一个地方出现多名文状元或武状元的并不鲜见,然而.同一科文、武状元出自一个地方却十分罕见.据笔者所查.这种情况仅于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出现过一次.这便是福建兴化军(今莆田市)的文状元徐铎和武状元薛奕。  相似文献   
23.
唐五代间科举专书《唐摭言》,自宋嘉定间郑昉首刻后,旋即失佚。自宋迄明,此书条文虽偶有《太平广记》、《说郛》等删削本加以节录或明代清真馆旧残本,但已难索宋本旧态。此书至清代却抄刻频繁,版本殊多。本文在对清代诸本逐一比校的基础上,试图梳理各本源流情况,并对学界就该书版本中的"白头"、"臼头"本之争作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24.
《文史天地》2010,(11):94-94
中国科举史上,曾经涌现了数不胜数的举人和进士,而作为这个庞大知识分子群体之巅峰的“状元”郎,则是屈指可数。据考证,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止,  相似文献   
25.
佚名 《文史博览》2010,(1):11-11
<正>在中共召开过的历次代表大会里,其中有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是在异国之地莫斯科举行的,这就是中共六大。1927年春夏,是中国现代历史上最黑暗的日子。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  相似文献   
26.
本文以明代万历朝名儒邓元锡被荐之事为例,探讨官僚阶层的荐贤原则、朝廷的徵聘运作机制与士人的出处考虑之间的互动情形。在晚明科举取士的选才制度和循资守辙的用人体制的强势主导下,荐举一途已经蹙得无足轻重。这种现实深刻影响到士人的出处考虑和行为选择,使得他们在面对荐举和朝廷徵聘时,主动将个人出处与治国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分离开来,把荐举贤能之士和个人出仕仅仅定位在荣誉性、象徵性的层面。  相似文献   
27.
随着科举制度在宋代的定型与完善,大量读书人投身考试来获取功名,但是进京赶考的费用却构成一笔沉重的负担。那些贫寒士子往往通过借贷、干谒,甚至是典卖田产的方式来筹措旅费。有监於此,政府通过公券、鹿鸣宴、贡士庄等形式给予进京赴考的举子以某种程度的资助,尤其在南宋末期的江西地区,贡士庄的设立有常规化的趋向。与此同时,举子们也自发地以“义约”这种经济互助组织形式来筹集赴考费用,举子间的“义约”不仅分布地区广,而且构成形式也相当多样化。  相似文献   
28.
徐光台 《历史研究》2012,(6):66-82,192
明末利玛窦入华,学习儒学经典与注意科举考试,其引入西方自然知识对科举是否产生冲激,值得研究。利玛窦在世界地图中加入宇宙论、天文学、历法等自然知识,具有考据中国传统自然知识的蕴义,吸引李之藻求教并刊刻《坤舆万国全图》。之后,李之藻于万历三十一年福建乡试出一道"天文"试题。其中虽无一字提到西学,却吸引士人在揭榜后求教,激起郑怀魁兴趣,反映他从利玛窦那里学到了什么。三十三年京察,郑怀魁迁知处州,李之藻降职待补,有更充裕时间完成《浑盖通宪图说》,三十五年请郑怀魁帮忙出版。这段曲折的历史是西学与科举试题的首例,成为17世纪自然知识考据的一个案例,亦为中国士人间传播西学最早的案例之一。  相似文献   
29.
赵焕军 《神州》2012,(8S):1-1
<正>古代科举,是平民百姓出官人仕的必经之路,"金榜题名"成了中国人人生四喜之一。状元及第、天子门生,一登龙门便身价百倍,可以立马写入省志、县志、族谱、家谱,得到足以辉映千秋的万般荣耀。也正源于此,"状元情结"虽历经千年,却仍是不少国人的心理圣坛。  相似文献   
30.
清代庆阳科举兴衰与西北社会嬗变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从与明代比较的视角,对清代庆阳科举人才总量的下降、时空分布的变迁及社会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由于清初陕甘分省造成的省治中心转移、书院教育发展滞后、明末陕北起义、清初王辅臣变乱和同治陕甘回民事变等,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最终导致清代庆阳科举下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