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6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马伟 《文史月刊》2007,(1):54-56
做同行中的专家现代企业经营里面,有所谓多角化、综合化以及专业化的经营方法,一般而言,多角化不如想办法实行专业化。当然,多角化、综合化也有其优点,但专业化总是比较容易获得具体的成果。也就是说,各个企业在自己所能够拥有的经营、技术、资金等力量的范围内去经营时,要想最  相似文献   
22.
马伟 《文史月刊》2007,(5):49-54
家有家法,铺有铺规晋商非常重视商号内部的经营管理,制订了一系列严格完善的行业规范与经营准则。晋商有谚称:“家有家法,铺有铺规。”其内容包括各分号与总号之间的关系、业务经营原则、对工作人员的要求等。有的商号订有成文的规章制度。如光绪十年(1884年)大  相似文献   
23.
孔子所述四代五王取人之道与竹书所载齐桓公的政令有关。齐桓公用人重迫佝(?),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显示了一代霸主的政治驾驭能力。齐桓公政令中的"朋",在古代又称为"比"、"侔"、"目",是一种通过类比而明确事理的证明方法。  相似文献   
24.
胡娟  朱生东  赵蕾 《旅游纵览》2022,(16):80-82
徽州饮食文化,带有浓厚的徽文化基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安徽省黄山市打造“美食之都”的核心资源。本文以徽州饮食文化为研究对象,分析徽州饮食类非遗的保护和发展现状,探索徽州美食旅游的发展途径。徽州美食旅游的开发可以策划风格各异的非遗美食旅游线路,开展多样化的徽州美食旅游营销,不断加大徽州饮食文化的宣传力度,重点推进徽州饮食文化中标志性资源的品牌化发展。  相似文献   
25.
汉代戍边士卒衣装来源问题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戍边士卒的表装来源主要由官府提供,数量视政府的经济状况而定。按冬、夏两次禀给。由于集兵方式、国家经济水平等多种原因,士卒也备有私衣。  相似文献   
26.
鞌之战是春秋中期发生在今山东济南境内的一次著名战役,清华简《系年》第十四章记有其事,其所记爆发原因与《左传》最为相似,而与《公羊传》《穀梁传》和《史记》差别较大。诸本的差异可证史书文本的生成经过了一个“层累”的过程。对《左传》中鞌之战所涉地名进行一一考证,可发现齐、晋双方尽管是一逃一追,但双方的行军路线,在“三周华不注”后并不一致,他们分别是沿着孝妇河和淄河进入齐都临淄的。《系年》所涉地名记有“淳于”一名,为《左传》所未载,弥补了传世文献的不足。  相似文献   
27.
日本泉屋博古馆收藏并展示的我国早年流散到海外的部分先秦青铜器,是中国先秦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商青铜私文书只是先秦私文书的一部分,并非是我国最早的私文书。“九五”期间国家重大科研课题“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某些研究成果表明,商以前就已有文书记录产生,如再加以考古出土实物印证,夏就有可能是先秦私文书的起源时期,为此,笔者将商只作为中国青铜私文书的兴起阶段。  相似文献   
28.
29.
周梦琪 《神州》2020,(4):53-53
吕敬人是著名的中国书籍设计师,是中国书卷文化推广的守护者。他的设计作品对现代书籍设计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书籍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吕敬人书籍设计作品的赏析,研究其书籍设计中的材质之美,造型之美,文化之美,以此来从中得到思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30.
新在野之学(新公共民俗学)是日本当代民俗学者菅丰的代表性理论,是对日本民俗学草创期"在野之学"的回归和再构建。该理论旨在打破长期以来由日本学院派民俗学者主导的封闭的学术体系,消除专业与非专业之间的隔阂,寻求学院派民俗学者、公共民俗学者、各类社会组织、普通民众等多样化行为体的协同合作。它要求民俗学者重视介入式的日常实践,成为当事人而不是旁观者;在实践过程中努力获得文化表现的正当性,谨记民俗传承人的权威性;植根于地方,将文化客体化并给予当地人必要的支持;对自我和他者的实践与研究以自反性、适应性的方式加以把握;不以实践为目的,而以民众的幸福为己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