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福建旅游》2005,(8):83-83
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太姥山.位于闽浙边界的福建省福鼎市境内.北邻浙江温州118公里,南距福建福州200公里.雄峙于东海之滨,山海相依、傲岸秀拔.以“山海大现”称奇。传说东海诸仙常年聚会于此,故有“海上仙都”的美誉。  相似文献   
122.
施琅,福建省晋江市衙口村人,生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殁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清初任福建水师提督,为实现海峡两岸统一大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相似文献   
123.
罗健 《百年潮》2002,(7):67-71
抗日战争时期曾引起颇大震动的赤石越狱暴动发生在福建省武夷山市的赤石镇.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监狱斗争史上的空前壮举,是"皖南事变"斗争的延续.  相似文献   
124.
2008年6月6日上午,全国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原福建省委书记、省政协主席)陈明义到省方志委查阅史料并视察工作。出差在外的省方志委主任张剑珍用电话向陈明义简要汇报了省方志委工作。陈明义副主任在办公室负责人陪同下看望了全体工作人员、深入书库查阅史料。并表示:省方志委的同志精神状态好,办公楼管理有序、整洁、卫生,书库图书摆放整齐,他感到很满意。并对省方志委工作提出四点意见:一是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强队伍和机关建设,团结和带领大家构建和谐机关。  相似文献   
125.
《福建史志》2008,(1):4-10
2007年,省方志委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6·25”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分类指导,扎实推进第二轮修志,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大局,开展形式多样的读志用志活动,加强地方志队伍建设,落实各项工作任务,推动我省地方志工作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6.
《福建史志》2008,(3):23-23
以志书体裁编写族谱是对传统族谱编修方式的一大创新。4月11-13日,《福建连氏志》编审工作会议在长泰县召开。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连氏委员会会长连文成,《福建连氏志》主编、厦大教授连心豪等30多人出席会议。会议对该志初稿进行了评审、修改,研究进一步完善志稿的意见。省方志委省志辅导处副处长刘祖陛到会作了志书撰写辅导。  相似文献   
127.
《福建史志》2008,(1):53-53
12月3日,省直修志单位第二次编纂业务研讨会暨第三次联席会议在福州举行。19个省直单位志办负责同志和主要编写人员20多人参加会议。省方志委主任张剑珍到会并作了讲话,要求各省直修志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地方志工作条例》,充分认识做好第二轮《福建省志》编纂工作的重要意义,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编修进度,确保编纂质量,做好第二轮《福建省志》编修工作,确保按时保质完成第二轮《福建省志》编纂任务。  相似文献   
128.
陈萍 《福建史志》2008,(4):40-42
闽台两地、一水相连,语言相同,习俗相近,骨肉相亲。虽然一条海峡将台湾岛与祖国大陆隔开,但从文化层面上来讲,自古以来闽台就是同宗同祖、同根同源,存在不可分隔的源远流长的关系:三国时。孙权“为求取国家的利益,开疆拓土”、“觅取海外之发展,谋求贸之利”,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宜洲”,学者一般认为,夷洲即现在的台湾:元代福建泉州路在澎湖设巡检司;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统一台湾,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光绪十三年(1887年)台湾虽然改建行省。仍称福建台湾省。本文拟从闽台两地有关崇蛇习俗的角度探讨闽台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29.
许人俊 《纵横》2008,(7):31-35
傅柏翠,福建省上杭县人,生于1896年9月。年轻赴日本留学期间参加同盟会。1927年9月在革命危难之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南昌起义后,为周恩来、贺龙带领转移到上杭的部队筹集粮饷、运送弹药,给周、贺留下深刻印象。1928年,领导了蛟洋暴动。后历任红七军十七师五十团团长、五十九团团长(罗瑞卿任参谋长)、红四军第四纵队司令员(第一纵队司令员为林彪)。1929年7月,傅柏翠随毛泽东到蛟洋文昌阁出席中央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被选为以邓子恢为书记的中共闽西特委军委委员。傅柏翠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扩大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深受红军将士的赞许。毛泽东称他为"看起来是文质彬彬的书生,实是能打仗的猛将",尊称他为"闽西傅先生"。但让人扼腕叹息的是,傅柏翠后来因对闽西特委某些人有意见,意气用事,先后几次拒绝了毛泽东、邓子恢、邓发等人的劝解,拒不接受党安排的工作和职务,导致党籍被开除。后被诬为"闽西社会民主党特委书记"。闽西红军进入他所领导的古蛟地区,要捉拿他……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漫长岁月里,傅柏翠"拥兵自卫",却从未放弃革命理想。在困境中,他虚与委蛇,历任国民政府的县长、福建省参议员等职。1949年5月,傅柏翠率领地方武装起义。本文记述了傅柏翠1929年底以后的坎坷人生。  相似文献   
130.
他有丰富的人生经历,成就了特立独行的性格;他有特殊的经营之道、良好的政治关系,因而富可敌国,这一切几乎让人忘了他是一个90多岁的老人,一样会转眼而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