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5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1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中华遗产》2012,(12):10-19
中国古代颜色,迄今町知或可见的,只能在博物馆的展陈里、画册上或历史遗存中,但是那些色彩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黯淡、消褪、剥落,面目全非。一群追逐占代美色的年轻人,依据文献记载、占嘶、陶俑等文物,做着复原占代颜色的努力和实验,使我们有幸再见那些传统美色。  相似文献   
142.
黄佛君  段汉明  张常桦 《人文地理》2012,26(1):45-49,65
祭祀是礼制的渊源,国家祭祀是社会礼制中最高礼仪层次,也是以礼为内核的儒教的载体,都城形成了国家祭祀体系中最为完善的地域空间,本文在建构儒教之所以成立的基础上,以唐代长安城为例,探讨了城市祭祀的等级、结构和地域空间体系,认为国家祭祀是古代都城的显性文化现象,是城市上层的精神空间的表达,是传统城市特有的一类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43.
2011年10月,考古工作者对四川木里藏族自治县的情人堡和烧香梁子2处古代遗存进行了小规模的勘探和试掘,揭露出1座石砌房址,出土或采集了一批陶器、石器、骨角器、动物骨骼等遗物。初步判断时代为战国至西汉时期。  相似文献   
144.
本章提要:伊春有关区域多处出土文物证明:在东北新石器、青铜器和铁器时代,小兴安岭就有人类活动;此乃“肃慎”人后裔之地,属“黑水”,在金建国之前为五国部之一的盆奴里国属地,主要以纥石烈氏族为主,同时还是乌林答部、蒲聂部等的女真部落聚集地;在公元3世纪和4世纪期间,从大兴安岭南迁的鲜卑族拓跋氏某些散落部落有所涉足,他们与原土著的肃慎后裔相融合,一时称雄于此地,连许多肃慎人也以“跋氏”为号。直至金祖先人完颜部落的到来,特别是被辽国所任用的完颜氏第一个边戍之官“惕隐”开始,小兴安岭就逐渐归属于以完颜氏为核心的女真人了。  相似文献   
145.
扬之水 《南方文物》2012,(1):132-133,203,2
这里的读物之"物",特指古代物质文化遗存,更详细一点说,是一种承载了若干文化信息的物质遗存。所读之"物",有考古发现及传世之物,也有图像中的物和诗词歌赋中的物。理想的解读,是找到三者相通乃至契合处所折射出来的一点历史风貌或社会生活场景,只是未必皆得如愿而以小见大。  相似文献   
146.
孟艳霞 《丝绸之路》2012,(11):41-43
土族於菟流传于青海省同仁县年都乎村,是当地特有的一种民俗文化形态,于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五至二十日举行,包含念平安经、人神共娱、祛疫逐邪等仪式。“於菟”又是“舞者”的称谓。  相似文献   
147.
郝晓亮 《文物世界》2012,(4):56-57,62
太原龙山姑姑洞,亦称皇姑洞,创建年代无记载,曾为童子寺的别院,是比丘尼修行住宿之所。位于明仙沟之北坡、童子寺的南侧阳坡上。是龙山景区佛教建筑遗址中的一处重要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148.
《神州》2012,(1):14-17
当下,人们为送礼而忙而累,只是尽可能地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现代理念和文化规则,做到不拘小节、无伤大雅即可,而不太会品读或追究民俗文化的陈年往事,对于年有哪些礼和俗便是鲜有人问津了。那些被遗忘的年的礼俗,其实是庞大的民俗事象群,有着极其厚重的文化内涵,如果说过年是让中国人找到心灵密码的话,那么重温过年礼俗就是真正享有属  相似文献   
149.
广泛分布于蒙古高原的石雕人像是中世纪考占学研究的重要遗存,本文对目前发现的石雕人像进行了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些石雕人像的起源、族属以及羊群庙遗址出土的汉白玉石雕人像的性质与渊源进行了探讨。通过分析认为,羊群庙遗址是元代皇家和贵戚为祭天和祭祖而建立的祭祀场所,4处大型建筑基址为燕铁木儿家族的宗庙遗址,4件汉白玉石雕人像代表燕铁木儿三代祖先及其本人。  相似文献   
150.
田天 《中华文史论丛》2011,(1):105-134,399,400
西漢末年郊祀制初創,遍佈全國的祠畤祭祀被罷廢,國家祭祀格局在空間上劇烈收縮,作爲國家祭祀重要組成部分的山川祭祀也隨之發生變革。本文關注郊祀制成立後的東漢國家山川祭祀,將之分爲"嶽瀆之祭"與"郡國山川祭祀"兩類,以石刻史料爲中心,探討東漢山川祭祀的儀制、性質與分層。在東漢,國家不再控制名山大川的祭祀,基本交由地方管理。五嶽四瀆外的絶大部分山川祭祀都進入了地方祭祀行列。同時,國家也不再以祭祀手段控制地方。因此,在整個山川祭祀體系中,國家祭祀退向邊緣,地方色彩漸趨濃厚。山川祭祀隨整個國家祭祀格局的變遷,擺脱了先秦遺風,進入了全新的時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