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5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 毫秒
161.
孙召华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0,(4):16-33+107-108
编钟是清宫规制最高之礼乐——中和韶乐的重器,是天地尊神和帝后至尊身份的象征。没有编钟等乐器,则清宫典礼无所附丽而成其礼。为了谋求礼制完备和统治的合法性,满族入关建立的清朝,在承袭明朝宫廷礼乐及乐器的基础上,康熙和乾隆祖孙更不惜重金改制和添制了大量形制不一的编钟,最终做到各坛庙宫殿专属专用。本文通过细致爬梳清会典、实录以及造办处档案等,将文献与现存编钟实物相互印证,考察了有清一代宫廷编钟制作的过程及其背后的统治观念。  相似文献   
162.
祭祀祖先的范围,即仪典中祭祀哪些祖先,不但是祖先崇拜的基本问题,并且还折射出生者与祖先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们对家族、血缘的认知等等。春秋时期是社会变动较为剧烈的时期,在这一变化的时代,祭祀对象发生若干变化,祖先崇拜也展现出新的特点。总体而言,春秋时人重视近祖,也注重远祖,在选择所祭对象时,春秋时人以满足现实需求为目的,祭祀祖先有其灵活的一面而并无统一的标准。可堪注意的是,春秋时人擅于追溯远祖,春秋金文中出现了对祝融、成汤等远祖的追记,而不再如西周时人一般只将祖先追踪至文王武王时代。此外,春秋时人对于英雄祖先十分崇拜,并将这一风尚提升至礼的高度予以阐述。春秋时人追忆远祖,对儒家"慎终追远"的观念有深刻的影响;春秋时人崇拜英雄祖先,对于这一时期人们创造出共同的英雄祖先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3.
自《说文解字》问世以来,一直对后世产生影响。文章通过简单介绍《说文解字》体例,并结合前人对“示”部六十七字分类解析,对“示”部六十七字重新分等划分,并通过分类汇总,对“示部”字背后的文化意义深入探讨。前人对“示部”字研究,多从历时角度,以祭祀为线,集中展示了祭祀文化由原始宗教行为向伦理化与世俗化发展。“示部”字研究至今,近乎所有学术研究只探究祭祀文化,注重先民对“神”产生的行为特点。而“神”是怎么产生的,“神”是如何对古代先民进行反馈,古代先民又是如何解读所谓“神”表现出的征兆?针对此三点,从共时角度出发,以探究小篆形成之前这一阶段的文化特点,不止局限于祭祀文化,同时对“神”的概念认知以及吉凶文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4.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概念提出后,惠州非遗要充分利用政策红利,引入整体性思维,从自身的单打独斗转变为打好团队赛。以游径为载体,突出地域特色,对接湾区文脉,将自身的发展融入湾区旅游线路中,从空间、内容和功能上与大湾区的发展和需求相对接,从更为广泛的空间中获得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65.
龙山时期的祭祀活动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之一。本文在聚落考古"共时性"的指引下,对河南禹州瓦店遗址龙山时期WD2F1建筑的相关遗存进行分析归纳,认为WD2F1建筑是祭祀之墠,重建其时社祀的祭祀场景,并对WD2F1建筑祭祀的形式和季节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6.
明清,包括番禺县南部大谷围在内的三角洲平原的沙田区与民田区的交接地带,出现一批大族聚居的乡镇。这些乡镇的大族,一般都占有大片的沙田,依靠沙田的地租收入以及对沙田的控制,使这些乡镇的宗族发展成为一些十分强有力的大族。在这些大族中,沙湾何氏就是首屈一指的一个。然而,在1949年以前的番禺人心目中,除沙湾外,能称得上望族的还有石楼陈、员岗崔、南村邬[2](有学者认为是大石何)并称番禺四大望族和大型乡村社区,  相似文献   
167.
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城市规模结构演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潘鑫  宁越敏 《人文地理》2008,23(3):17-21
本文选取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7个年份的城市人口规模数据,分别从城市规模等级结构、首位度、城市规模分形以及城市规模的空间演化等层面对城市规模结构的演变进行了分析,初步揭示了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规模结构的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并对其空间演变特征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8.
甘肃省城市经济辐射区及其经济协作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南平  姚永鹏  张方明 《人文地理》2006,21(2):89-92,98
文章选择了断裂点模型作为定量衡量的方法,应用断裂点公式、场强公式和辐射半径公式,以城市规模和城市距离为起点,计算出断裂点位置及其场强,并选择边界场强计算出了甘肃省14个主要城市的经济辐射半径。依据这一定量化的辐射范围,分析了甘肃省区域内点辐射和线辐射的特点,进而为城市经济协作区的划分、城市化战略以及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9.
尺度重组理论视角下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由中央政府推行的新的区域发展政策安排,旨在调控国家、区域和城市尺度之间的关系进而引导资本流动以实现特定的空间发展目标,因此可视之为新一轮国家的尺度重组。借鉴西方的尺度重组理论,本文主要从大珠三角城市在经济上的空间联系以及香港问题在政治上的领域关系等两个方面,探讨关系空间如何影响到国家的尺度重组,以及国家的尺度重组对城市的尺度重组的影响。研究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于重塑资本流动的地方空间,为“资本固着”提供社会活动平台,继续参与国际劳动分工,深化经济合作,提高区域的全球竞争力。与此同时,国家也通过尺度重组来解决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领域政治问题,通过新的空间规划把边界问题纳入一体化的经济发展体系之下,保证政治稳定。中央政府把国家建设的尺度下移到粤港澳地区,促进了粤港澳的城市发生多元尺度重组策略,包括城市内部的尺度上推和尺度下移,城市外部的合作联盟和尺度政治。最后,文章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的影响,讨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与实践对尺度重组理论的补充和对认识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0.
陈永源 《岭南文史》2015,(2):11-13,21
广西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毕集。悠久岁月为桂林留下了丰富的人文古迹。历代文人墨客,赞美桂林的诗文不计其数。这里介绍历史上几位广东名人在桂林留下的知名诗文,以供同好。张九龄张九龄(678-740年),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曲江区)人。他是唐朝的名臣,时称"贤相",鲠直清正,风度肃然;又是著名诗人,后人称赞他"为李(白)、杜(甫)开先"。据说,唐玄宗很爱重张九龄的人品,每逢有人推荐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