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高长虹是闻名三晋大地的“才子”,他组织了“狂飙社”,一生共出过17个集子.为我们留下了150余万字的文学遗产。  相似文献   
22.
张敏 《神州民俗》2008,(1):30-31
佤族是一支古老而神秘的民族,其稻魂祭素来以血腥恐怖而闻名,但他们却有一套自己的解释一以神养神,以神伴神。文章旨在向人们介绍这一礼俗,并试图对这一风俗现象提出恰当的解释。  相似文献   
23.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的<新蔡葛陵楚墓>一书刊布的竹简文字,多为卜筮祭祷简,较多地涉及到古代民间的祭祀礼仪,对于了解战国时期楚地的社会风俗,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4.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晃县(今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抗暴斗争,这场斗争波及湘属的辰溪、黔阳、洪江、芷江、会同、晃县等县,黔属的玉屏、镇远、岑巩、三穗等20余县,抗暴队伍多达数万人。这场抗暴斗争是湘黔边界现代史上影响巨大的事件,史称“黔东事变”。  相似文献   
25.
释“呈”     
徐山 《文物春秋》2006,(4):13-14
“呈”的甲骨文初形为上“”、中“”、下“火”的会意字,其形体义为燎木置于祭台上。后来“呈”的形体被改造成“从口,壬声”的形声字。《说文》“呈,平也”的训释已非本义所在。  相似文献   
26.
雍正朝的社仓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之要是利用《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等文献资料 ,对雍正朝社仓的建立、发展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以及对后人的启示 ,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  相似文献   
27.
龙山文化时期是中国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重要时代,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带来了社会制度、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本文通过对龙山文化时代的人殉人祭遗存的考察,以探讨龙山文化时代的社会性质。  相似文献   
28.
社与社祭是汉代人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传世文献有零星的记载。上世纪以来西北出土的汉简中保留了一些资料,十分珍贵。本文根据居延、敦煌汉简中的社与社祭资料,对汉代屯戍组织中社的设立、社祭时间、主祭人员、仪式、社祭用品、社事费用的筹集方式,以及此类社的性质等问题,逐一做了考证。  相似文献   
29.
1979年春一个乍暖还寒的下午,我陪女作家胡兰畦先生到协和医院去看望阳翰笙先生。阳翰老在“文革”中遭到江青的残酷迫害,此刻虽已获得自由,并住进了高干病房,但由于两个“凡是”威风仍在,这位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的老战士的政治结论(即所谓“四条汉子”及三十年代文艺黑线等罪名)迟迟没有作出。  相似文献   
30.
民国18年(1929年),正值荷月,在南京中央大学和上海光华大学两地任教的词曲大师吴梅,趁闲暇回到家乡苏州,在其住所潜心词曲研究。夏日炎炎,椅席炙手,恰友南归。借此兴然发起填词消夏之约,吴中同人王謇、邓邦述、张茂炯、吴曾源、杨俊、潘承谋、蔡晋镛、顾建勋等八人应和,遂建六一消夏词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