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45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171篇
  2021年   184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257篇
  2014年   785篇
  2013年   834篇
  2012年   804篇
  2011年   744篇
  2010年   523篇
  2009年   483篇
  2008年   593篇
  2007年   449篇
  2006年   444篇
  2005年   403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249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邓启耀 《民俗研究》2023,(4):135-144+160
燃灯及灯节是一种以光影营造沉浸式体验的信仰民俗,同时具有行为艺术和空间装置艺术的特点。佛教燃灯及灯节通过仪式化行为,在特定时空借助灯烛的设置和流动,营造非世俗意象,并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被赋予种种意义,比如佛性遍在的象征、生死明灭的喻示以及国泰民安的祈祝等。参与者借助燃灯这种被“仪式化”的民俗艺术行为,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姿态和空间设置等多模态表达与感知的交互作用,获得身体的沉浸式美感体验和置身于某种历史传统及文化精神情境中的心理感悟。  相似文献   
22.
时嘉艺 《中原文物》2023,(1):122-129
不同空间赋予了器物不同的意义,墓葬空间中的随葬铜镜除保留照容特性之外,还拥有多重功能。通过比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墓葬中铜镜的放置方式和出土状态,可以发现铜镜在墓葬空间中的方位逐渐固定、空间属性明显加强。墓葬中的铜镜除发挥自身所具备的功能外,还作为玉璧替代物,与其他器物组合出现。铜镜在墓葬空间中的功能是古代镜文化的真实写照,这种风俗也流播至海外,周边国家对此仿拟、沿袭,并进行了适宜本土文化的改动。  相似文献   
23.
李媛 《中国史研究》2023,(3):155-171
宾兴礼是行之于明清地方府州县,由地方有司主持的送迎科举考生的礼仪程式。起源于西周的宾兴礼与乡饮酒礼相结合,后世相沿,但这一传统到明代发生变化,宾兴礼与乡饮酒礼彻底分离,逐渐形成了一套单独的礼仪程式。明代宾兴礼并非朝廷自上而下规定形成,而是在历代以礼待贤传统的影响下,在朝廷恩荣次第的示范作用下,结合地方风俗自发形成的,最终成为地方所认可的官方礼仪。作为一种科贡吉礼,宾兴礼仪的对象皆涉选拔,仪式等差有别,明中期尤其是嘉靖时期以后,基本完成了宾兴礼仪的程式化过程,被明确列入地方礼典,且尤以京师周围府县最为凸显。兼具国礼与民俗的宾兴礼仪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送科举与报捷仪行之于公众,体现了对科举中式者的礼遇和庆贺,传达了朝廷待贤以礼之道,具有明显的展示和引导作用;在隆重而有节奏的鹿鸣宴上,宾主和谐举杯相庆,重在传达慰问、感谢与祝贺之意,表前励后;庙学释菜礼通过告慰和激劝士子,倡导儒学,化民成俗。  相似文献   
24.
本文以广州国际灯光节为例,运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结合主体行为遵循的刺激——反应规则,分析了节事组织方和管理者秩序建构的逻辑和实践。通过对灯光节组委会核心成员进行一对一深度访谈,以及网络资料的获取,了解到灯光节管理者在周期性的节事活动举办和学习经验中,具体从节事空间布局设计、节事信息宣传秩序、节事交通运输秩序、节事环境卫生秩序和节事安全保障秩序等5个方面对灯光节空间秩序进行建构。根据CAS理论,为提高节事组织方的适应能力和下一届节事运作的有序进行,建议节事组织方从自身适应性能力、其他利益相关者关系、空间布局和设计、服务管理几个方面来促进节事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加深入的了解节事空间的设计和管理,并为同类型的节事运作提供可供借鉴的知识体系和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25.
随着社会文化地理学研究主题和范畴的不断拓展,以及学科纵向研究的不断推进,其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得到丰富。此外,伴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与地方的互动关系逐渐成为社会文化地理学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在对国内外社会文化地理学研究回溯的基础上,对旅游与地方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希望能够加速国内社会文化地理学视角下旅游与地方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6.
许小漫  田晓霞  尹妍 《旅游纵览》2023,(11):126-128
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共有302家5A级景区,应用百度地图地理坐标拾取器拾取地理坐标,并将所得数据导入ArcGIS软件进行分析。本文主要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洛伦兹曲线、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对所得地理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中国5A级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全国5A级景区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不均衡状态,属于凝聚型分布类型;(2)全国5A级景区总体分布呈现出两个高密度区和9个次级高密度区;(3) 5A级景区在全国的分布总体上东部比西部多,南方多于北方,东南沿海地区明显多于西北内陆地区;(4) 5A级景区大都分布在经济发达、人文和自然资源富集地区,且以省会城市为中心;(5)地貌地形、河流水系、交通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5A级景区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7.
刘锋华 《旅游纵览》2023,(11):117-119
文旅融合,事实上是要实现文化空间与旅游空间的相互衔接,在挖掘乡村文化与推动乡村旅游实践中,要注重乡村文化旅游项目的展示、体验和情感传递,以此来构筑“以文塑旅”的空间体系。同时,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而旅游是对乡村文化的活化与呈现。在空间重构路径上,要强调在地性、情景性、数字化、产业化开发,通过搭建真实的乡村文旅场景,技术赋能,让游客能够参与乡村文旅项目,体验乡村生活。由此,乡村文旅融合才能为促进乡村振兴助力。  相似文献   
28.
郭倩倩 《旅游纵览》2023,(19):82-85
本研究从旅游地的恢复力视角出发,对恢复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进行分析,以判断发生突发事件后恢复能力的影响因素。笔者将通过向旅游方面的专家进行问卷咨询,获取专家对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价指标的影响力评价;运用决策试验和评价试验法(Decision-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DEMATEL)对问卷数据进行处理,进行元素间综合关系分析;最终结果分别以中心度、原因度为横、纵坐标,呈现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影响因素的因果图;并根据相互影响关系和影响程度,建立可持续性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9.
读到先知书店策划的一篇美文《瘟疫:人类的敌人,历史的推手》,文中认为历史发展的底层逻辑有三个方面:地理环境、新技术、思想观念。从考古学角度是否也可以观察到这三个方面呢?第一是“地理环境”。布罗代尔在《文明史》中说“讨论历史,就是讨论空间、土地、气候、动植物等地理环境是如何被人们所利用”。  相似文献   
30.
农业生产空间是农村基本功能的载体。从资本“三重循环”视角出发,将“空间的生产”理论引入农业研究,提出并构建农业空间生产资本化的作用逻辑及其特征表征,并以山东省泰安市村庄为研究单元,研究其农业空间生产资本化特征、模式表征及空间规律。发现,泰安市农业生产具有资本投入集约化、空间生产集中化、组织分工专业化等特征;农业空间生产资本化模式共有四种,在空间上呈现出以中心城区为圆心,圈层式向外拓展的规律性,农业空间生产资本化度和三重特征都表现出由内向外先增后缓降的格局。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识别村庄农业发展模式,根据要素条件,分类指导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有利于促进农村多功能有机融合,实现乡村农业产业兴旺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