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本文利用宋代史书和传世的宋人书目、笔记、文集、别集及其它相关史料,对《礼部韵略》在宋代的流布做了较为细致的钩沉,力图为宋代韵书史、音韵学史的研究提供一份切实可信的资料。  相似文献   
22.
苏茂盛 《南方文物》2005,(2):110-111
彭构云,又名云,江西宜春人。其在世时间约为唐中宗神龙元年至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05-759年)。他自幼研究阴阳图纬之学.兼通黄老道家之言,有《通元经解》一书。“理甚远”,颇负时名。他的父亲景直。中宗景龙年间(708-710年)中进士,官至礼部侍郎。  相似文献   
23.
周游 《文史天地》2014,(9):69-73
正张伯行(1651—1725年),字孝先,号怒斋,晚年更号敬庵。河南仪封(今河南兰考)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进士,历任福建、江苏巡抚,礼部尚书。他为官清廉,被誉为"天下第一清官"。在江南乡试舞弊案中,他坚持原则,把自己的上司两江总督噶礼拉下马。康熙五十年(1711年)秋,江南乡试,副主考赵晋及提调、安徽布政使马逸姿狼狈为奸,大肆舞弊。发榜以后,舆论哗然,议论纷纷。九月二十四日,苏州  相似文献   
24.
<正>许昌市关帝庙内,存放着一通元朝延佑五年(1318年)立的《追封陇西郡伯李彬碑》。其碑高3.10米,宽1米,厚0.30米,下部已经残缺,字迹也有脱落。碑文竖排21行,967个字,正楷,寸许。前署"中奉大夫礼部尚书清河元明善撰,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制诰兼修国史吴兴赵孟頫书"。从不完整的碑文看,此碑是李彬之子李谦为其父母所立。李谦当时官朝列大夫、无锡知州,所以才请得动元明善、赵孟頫这些名流为之撰文、书写。  相似文献   
25.
陈琏(1370-1454年),字廷器,别号琴轩。广东东莞延福乡大桥头村人。他是明代初期岭南的杰出人物。自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中举,历官桂林教谕、许州知府、国子监祭酒、滁州知府、四川按察使、南京通政使司通政使、南京礼部尚书左侍郎等职。他才华横溢,能兼集名宦、文学家、书画家、鉴赏家诸身份于一身;他厚于德,不仅生前有名于朝野,死后亦获数地入祠祭祀殊荣;他根于本土,且对促进岭南文化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不亚  相似文献   
26.
刘悦 《黑龙江史志》2013,(19):48-48
《明实录》所载112位礼部尚书,《国朝典汇》所记载的礼部尚书是从太祖到穆宗时期共89位礼部尚书,《弇山堂别文集》中记载75位礼部尚书,《国榷》一共为147位礼部尚书。《明史》中共137位,《明代职官年表》共136位,因其所载各不相同,笔者将其比对《明实录》进行重新考证,明代共有165位礼部尚书。  相似文献   
27.
北宋诗人雅集唱和普遍,宋仁宗朝尤为突出。本文集中考察宋仁宗朝的礼部唱和诗作,其主要内容歌咏日常生活琐事;戏耱的咏物诗作;揭示文坛时弊的诗作。其诗歌技巧上:讲究韵律,语言平易之中讲究修辞美。在诗歌功能上,提倡“渲其底滞而忘其倦怠”的娱乐功能。这些对宋诗内容上的生活化、世俗化;审美风尚上的以俗为美、亦俗亦雅及宋诗“平淡而山高水长”的意境美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自两晋始,随着文人构筑闲居,文房理念渐备,辅于笔墨纸砚之外的笔山、砚滴、纸镇等文房相继衍生。宣德三年,工部奉旨用暹罗国进贡的风磨铜,开冶鼓铸礼祀之器.  相似文献   
29.
沈姓是江浙大姓。据说浙江省湖州市的下昂乡竹墩村,是沈家祖上的居所,现在还立有沈氏祠堂。该地盛产青竹,故有“竹墩沈氏”之说。中国近代史的许多沈姓名人,都出自竹墩沈家,当中首推沈秉成(1823—1895)。沈秉成字仲复,清咸丰六年进士,在京城时做过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后任广西、安徽巡抚,署两江总督。光绪十三年(1887)广西遭灾,沈秉成受命任广西巡抚,从此结下了沈家与桂林的缘分。  相似文献   
30.
皇太极提出的“毋违明国旧例”原则贯穿了17世纪清朝与朝鲜咨文往来与交涉的全过程。但清初并没有全盘照搬明制,并非由礼部而是由户部主导对朝咨文交涉。顺治帝亲政后,对朝咨文处理模式开始转换为明朝时旧例——由礼部主导。这说明清朝对明制的接受与继承过程是曲折的,是经过改造的。清朝展示出符合宗主国身份的姿态,在涉朝事务上采用“明国旧例”,而朝鲜亦在同样的原则下进行回应,这也是清鲜封贡关系得以稳定运行二百余年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