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0篇
  19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刘涛 《南方文物》2022,(4):156-168+155
洛阳西大郊东汉刑徒墓地是目前唯一经过科学发掘的东汉刑徒墓地,其中出土的大量铭文墓为进一步研究墓葬时代、墓地布局等问题提供了科学的资料。东汉刑徒墓铭文的制作和使用,一般采用“一一铭、一墓二”的形式,以标识入葬死亡刑徒的身份、死亡时间等信息。通过对刑徒墓制作、使用、错用过程的分析,确定了62座入葬姓名、死亡时间准确的纪年刑徒墓。通过分析这些纪年刑徒墓的位置和时代,可清晰地发现墓葬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划:发掘区内的刑徒墓可划分为有明确时代差别的东区和西区;东区墓葬的入葬时间集中于永初元年,而西区墓葬则集中于元初六年到永宁元年前后;东区与西区之间有南北向的道路作为分隔;虽两区内的墓葬时代有所差别,但均较为严格地按照日期顺序入葬。  相似文献   
52.
仪征南洋尚城唐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仪征南洋尚城工地发现一座唐代室墓,唐代平面呈腰鼓形的室墓在本地区是首次发现。墓中陪葬的三面品相俱佳的铜镜,在扬州地区唐墓中甚为少见。它为研究唐代扬州地区的丧葬习俗及历史面貌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唐代中小型室墓的认识。  相似文献   
53.
宋金时期仿木结构室穹隆顶墓葬,历年来在山西东部地区一带多有发现,但有壁画和准确纪年的并不常见。盂县皇后村许平壁画墓,仿木结构部分做造规整,斗栱形制独特,层次分明,体现了早期建筑风格。壁画内容和纪年明确的铭文对研究宋金时期的民俗文化提供了翔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54.
55.
本文通过统计明初南直隶、湖广、江西三省的城墙包情况,考察了明初城墙包的基本面貌,并根据明代各级城市所用城的烧造与征调情况,探讨包的相对成本,指出明初城市包与城市的等级、所处地区的军事战争形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6.
鲁力 《东南文化》2000,(6):62-63
在南京博物院新展厅中,有许多稀世之宝第一次和广大市民见面,其中刚刚复原的南朝模印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即是这些“重鼎之器”中的一件。  相似文献   
57.
蔡健 《收藏家》2000,(1):28-30
在世纪交替的历史性时刻,南京出版社隆重推出了《明南京城墙文图释》,为学术界、收藏界献上一份厚礼。通读全书,这部大作具有五个鲜明的特征。一、匠心独运,填补空白,具有独创性。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六朝古都”之誉,历史上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南京城墙就是其中之一。保存至今的南京城墙,其建造始于元末明初。据史料记载,朱元璋于元末明初下令造筑城,劳役无数,耗资无数,历时二十  相似文献   
58.
清江南河道总督高斌诗日:“云龙峰独秀,灵境接彭城,亭与人皆古,山因寺得名。”这山就是指位于徐州城南、唐代以前因石佛寺而得名的石佛山,即现在的云龙山。山顶的石佛寺中有一历史悠久的大石佛释迦牟尼,雕凿于北魏年代,到了明代又专为“风餐露宿”的石佛营造了大雄宝殿,形成了独具匠心的佛寺格局。  相似文献   
59.
1957年至1991年,我利用工作闲暇时间,先后在城区内外各个建筑工地上为国家收集零散的文物,并附带着手对出土文物的调查工作。30多年来,经我发现的汉代陶井遗址(其中也包括井)就有200多处以上,并多次发现汉代陶井的井围上饰有绳纹。属汉代陶制井圈的占四分之三,属汉代制井圈的仅占四分之一左右。汉代一口水井用制水井的一般在七、八层左右,每一层大约有六匹左右。每匹两头有榫眼,连接扣成一道环形的井圈。制井的长一般在41厘米,  相似文献   
60.
2012年5-11月,南京市博物馆在雨花台区宁丹路清理了10座东晋至南朝早期室墓,墓内出土具有早期佛教特征的戒指与道教题材的符文,墓均呈南北分布、排列有序,其中M1、M9、M10形制保存较完整,为研究南京地区东晋至南朝早期的墓葬分布、埋藏习俗、宗教信仰及早期道教在东南地区的传播具有重要考古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