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7篇
  免费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黄适远 《丝绸之路》2007,(12):42-44
当踏入慕名已久的新疆鄯善县吐峪沟乡时,我的视野陷入一片缤纷灿烂之中。5月的吐峪沟仿佛一幅古色古香的油画,烂漫而不耀眼,古朴却不苍凉,一切都如一个梦境。山上一个个石窟叙说着历史的变幻,山下却在宁静之中偶然现出一位苍髯的维吾尔族老人,或是几个嬉笑的小巴郎,打破了遐思带入的梦境。  相似文献   
22.
1923年2月孙中山在广州设立大元帅府后,为了筹集军费和广州的市政建设资金,将广州的寺产作为市有财产收用、拍卖,掀起了一个投变寺产的运动.这次投变寺产运动持续了一年半,曾经在广州引起一场大风波,并间接引发了商团事变.本文就1923、1924年孙科第二次担任广州市长期间投变寺产的活动展开论述,分析这次投变寺产运动的原因、过程、基本政策以及影响.  相似文献   
23.
佛教石窟雕塑、宫苑雕刻和陵墓雕塑构成了中国宗教古典雕塑的三大支系。陵墓石刻的初兴要追溯到秦或更早的年代,大约在中国封建君主登上历  相似文献   
24.
程勇 《文物世界》2007,(3):34-38
在雄奇壮阔、山岭纵横的太行山深处,有一处具有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古建筑群落——海会寺,它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形象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相似文献   
25.
祁文汝  王者庆  大拙 《中国土族》2007,(2):I0001-I0001
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明末清初,佑宁寺在这里建成,被誉为“湟北诸寺之母”,涌现了章嘉、土观等爱国爱教的高僧大德;每年农历六月,这里的观经  相似文献   
26.
大同云冈石窟是北魏建都平城时期,由皇室、臣僚和高僧经营开凿的石窟大寺,开创了中原地区开凿石窟寺的先河,这在中国石窟寺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漯水》条中曾描述:北魏皇室在云冈“凿石开山,因崖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缔,山堂水殿,烟寺相望。”唐道宣“续高僧传·昙曜传》则记载:“龛之大者,举高二十余丈,可受三千许人,面别镌像,穷诸巧丽,[第一段]  相似文献   
27.
永登县海德寺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六年(1418),红城感恩寺始工于明弘治五年(1492),是研究甘青地区藏传佛教不可缺少的部分。但这两寺一毁,另一明代塑绘有较大的损坏。本人是根据1963年损坏前的调查记录整理,记述了当时佛寺建筑,雕塑,绘画分布及内容。要者如感恩寺大雄宝殿各有题名的影塑78身,对于研究藏传佛教史事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8.
敦煌阴氏与佛教的关系及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学勇 《敦煌学辑刊》2006,3(3):165-174
本文通过阴氏与佛教的关系例证了石窟由佛窟到祠堂功能的转变;通过对阴氏写经题记的分析旁证阴氏就是在武则天时期飞腾发达的,并着重分析了“七世父母”的问题,认为其反映着三方面的内容,而主要的是对儒家“孝”思想的反映。认为一切跟佛教有关的活动都蕴涵着人们的思想感情,是人们内在想法的外在表露。  相似文献   
29.
麦积山石窟169、69窟间浮塑交龙装饰龛楣图像,长期被一些研究者误读为“伏羲女娲”,并与天水作为“伏羲女娲”故乡的人文背景相联系。本文在详细考察洞窟图像的基础上,结合佛教经典与文献的相关记载,并参照国内其它石窟的龙装饰图像的情况,指出交龙龛饰的石窟造型图像是佛教中“天龙八部”之一的护持佛法的龙众,是佛国世界的守护神。麦积山石窟交龙龛饰图像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伏羲女娲”无关。  相似文献   
30.
龙门石窟奉先寺的安全长期受到风化及渗水等病害影响。针对奉先寺石造像阿难头部区域及卢舍那大佛南侧渗水区域,利用红外成像设备对该区域进行为期一年的实时监测,并借助MATLAB语言的图像处理技术对大量红外图像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佛像头部裂隙处存在温差引起的循环热应力,该温差主要由灌浆加固区域和岩体本体之间热传导性能差异导致,且晴天上午前后的温差应力变化最显著;归纳了监测期间降雨和渗水发生的时间规律,统计得出了不同区域渗水程度的差异。将红外成像和大数据分析结合应用于石窟预防性保护中,实现了对病害同时进行图像监测和统计评估,为其他石窟寺的监测与数据分析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