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5篇
  免费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西清砚谱》以清宫旧藏历代古砚为基础,选取其中240方形态各异的古砚编撰成书,代表着清代官方收藏的最高典范。书中所收古砚,从外形轮廓来看,包括圆形、方形、植物形、动物形、器物形等多种形制,就其中所录的明清随形古砚而言,植物形、动物形、器物形这三种类型最具特色,堪称古代砚石的经典造型。这些极具特色的古砚造型传达出古人在设计制造砚台时,或是严守传统文化思想,遵循器物自然形成规律,最大限度地保留砚石自然天成的品质;或是充分发挥匠人的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创造出精美绝伦的作品,使每一方古砚都充分体现出“应物象形”“物我两化”的传统造物思想。  相似文献   
42.
麦积山石窟169、69窟间浮塑交龙装饰龛楣图像,长期被一些研究者误读为“伏羲女娲”,并与天水作为“伏羲女娲”故乡的人文背景相联系。本文在详细考察洞窟图像的基础上,结合佛教经典与文献的相关记载,并参照国内其它石窟的龙装饰图像的情况,指出交龙龛饰的石窟造型图像是佛教中“天龙八部”之一的护持佛法的龙众,是佛国世界的守护神。麦积山石窟交龙龛饰图像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伏羲女娲”无关。  相似文献   
43.
王晖 《史志学刊》2023,(6):32-39
文明起源是国际性重大研究课题。陕西石峁遗址的发现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要成果之一,它改变了学术界对新石器时代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认识,对于探索早期国家的形成及理解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具有重要启示意义。陕西方志界与考古界联合编纂的《石峁遗址志》,全面系统地再现了考古发掘过程,以丰富的史料揭开石峁遗址神秘的面纱。本文通过研读志书中石峁史料,对遗址面积规模、石城构筑时代和考古学界存在着的黄帝居邑等十几种功用属性之谜的争论提出作者的观点,认为万余件陶器、玉器等珍贵文物是文明交往的外来物,遗址上石刻石雕是石城的原生物,具有奠基石的性质,最终,颠覆人们认知的唯石能言石城谜。  相似文献   
44.
易华 《南方文物》2022,(5):20-29
石峁遗址是已知规模最大的龙山时期至夏代城址,统治者掌握了军事和祭祀权力,进入了父死子继世袭男权社会,具备了早期王国都邑的必要条件。遗址位于半月形文化带核心地区,正是定居农业文化与青铜游牧文化结晶。夏商周秦汉唐无不兴于大西北而亡于中原。如果二里头遗址是夏代都城只能是中晚期或末都,石峁作为夏代首都非常可能。本文结合历史记述与考古发现从年代、时代、地理、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论证,并探讨了石峁、二里头遗址在上古世界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45.
多海  多泳屹 《满族研究》2022,(4):110-114
对于满族族佩饰源流的探考、征集、鉴赏与研究,可以丰富祖国灿烂的文化宝库。本文通过对满族佩饰形态和内容的探讨,希冀对其源流的追溯和衍变历程的有一个较为深入的揭示,探索其社会学、民俗学和民族学价值。  相似文献   
46.
龙门石窟奉先寺的安全长期受到风化及渗水等病害影响。针对奉先寺石造像阿难头部区域及卢舍那大佛南侧渗水区域,利用红外成像设备对该区域进行为期一年的实时监测,并借助MATLAB语言的图像处理技术对大量红外图像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佛像头部裂隙处存在温差引起的循环热应力,该温差主要由灌浆加固区域和岩体本体之间热传导性能差异导致,且晴天上午前后的温差应力变化最显著;归纳了监测期间降雨和渗水发生的时间规律,统计得出了不同区域渗水程度的差异。将红外成像和大数据分析结合应用于石窟预防性保护中,实现了对病害同时进行图像监测和统计评估,为其他石窟寺的监测与数据分析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48.
石窟寺遗存面临着风化、水患、失稳三大问题.我国的石窟寺保护工作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概念也不规范,文物保护精细工程地质学是石窟寺保护关键科学问题和石窟寺学科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石窟寺保护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点如下:石窟寺风化病害危害程度评估标准的基础问题、水患渗流网络的精细探测关键技术问题、风化病害防治与本体修复适...  相似文献   
49.
仵禄林  王民 《考古与文物》2006,(5):99-101,105
玉华寺遗址位于今陕西省铜川市西北42公里的玉华山中,遗址南北宽约800米,东西长5000米,沿玉华河以北台地及谷道递级分布。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