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周末  紫云  舒畅 《旅游纵览》2013,(10):28-33
奇观异景,天下五最 龙宫景区包揽了中国乃至世界的5个之最,让人不能不叹为观止. 龙宫中心景区方圆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星罗棋布着大大小小的水、旱溶洞90余个,是全世界水早溶洞最多、最集中的地方,并获世界吉尼斯记录.至今,尚有很多美丽的溶洞,藏在深闺人未识. 这里有全国最大的洞中瀑布——龙门飞瀑.被称为中国洞中瀑布之最的龙门飞瀑,未见飞瀑,先闻涛声.往瀑布下方看去,高50余米,宽26米的洞窟中,一瀑布从洞窟顶部一月牙形的天窗喷薄而下,像一条愤怒的蛟龙钻山劈石,一跃而出,气势磅礴,万马奔腾,十分壮丽.  相似文献   
62.
李雁  刘斌  梁建忠 《文物世界》2013,(1):14-18,47
在山西省文水县西部山区苍儿会乡的三道川地区,沿河谷两侧的山顶上分布着大小十余座用石块和石片垒筑而成的石头寨堡,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当地人将这些石头寨堡称作“寨峁”。这些寨峁形状不一,或圆或方,均依山势地形而建,面积从四五百平方米到两三千平方米不等。  相似文献   
63.
2005年2月12日,联合国均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世界地质公园评审大会”,在会宣布:内蒙古克什克腾国家地质公园晋升世界地质公园。谨以此文祝贺。以我们普通的视角来看,克什么克腾世界地质公园的石林太默默无闻了。我们的耳朵里已经充斥了太多的石林。然而,你所不知道的是,这些和侏罗纪的恐龙们曾经朝夕相处的石头,其实在一亿八千万年前就初成胚胎,之后又经历了800万年的哺育,期间又在260万年前被冰川打散,在经历了1.8亿年的时光之旅后,才抵达我们的视线。这些长相出奇的石头本身就是一部天然史书。  相似文献   
64.
张金鹏 《旅游纵览》2009,(11):34-37
<正>露易丝湖,遥望湖水中的宝藏把历史的指针回拨到1882年,露易丝湖周边还只是一片原始森林。当时居住于此的是个印第安部落,部落的族人习惯用烫热的石头蒸煮食物。白人第一次来到落基山脉时,就把这个印第安族群称为石头部落。1882年,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司(CPR)的一名勘探员负责在落基山间找寻通往BC省的捷径,他在石头部落酋长的带领下来到露易丝  相似文献   
65.
以长屿硐天和石塘为代表的温岭石文化从纯粹的实用到成为观赏型景观,历经了千百年的历史变迁,这千百年在中国浩瀚的石文化发展史中将是越发重要的基因片段。石头在温岭已不单为简单的生产工具、生产材料,而是更多地展现着温岭这个古老而又年轻海滨城市越来越多的人文寄托。  相似文献   
66.
两宜 《风景名胜》2008,(5):24-27
没有一处地方能够像温岭那样,将截然不同的两个色系挥洒得如此交相辉映。这个石文化的故乡,这个新千年中国大陆第一缕阳光的首照地,它的冷色是石头——坚硬,粗犷,生冷;它的暖色是阳光——空灵,柔软,和煦。温岭的奇特就在于,它不仅能够兼容这两种反差巨大的特质,而且还让它们尽情渲染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67.
春林 《文史月刊》2008,(12):55-55
走进于家石头村,如同迈入了石头的世界,石楼石阁、石房石院、石桌石凳、石磨石碾、石街石巷、石桥石栏、石井石窑、石缸石盖、石锤石板、石槽石臼、石洞石龛……比比皆“石”,让人不得不惊叹石头文化的魅力。穿行于村中的街巷胡同,敲门而入的家家户户,入目的无不是石头。  相似文献   
68.
考古学家发掘的大多是废弃的遗址,我们过去在发掘和研究一处遗址或聚落时,可能很少有人关心它们废弃的原因,除非像庞贝古城这种极其特殊的灾难性案例。近来对环境考古的重视,这种关注开始出现,比如对齐家文化喇家遗址的灾难性事件和对萧山跨湖桥文化因海侵而消失的关注。本文提供了一种研究遗址废弃行为的范例,对我们的遗址发掘和聚落形态变迁研究颇具启发性。过去的研究往往将废弃看作是一种文化消亡或社会崩溃的结果,而现在则从环境、生计、人口、健康与疾病、营养条件、冲突、意识形态等原因所造成的推力和拉力来了解先民移动的生存策略。美国西南部以丰富的考古遗存而闻名。成千上万的史前房屋以及祭祀建筑仍旧有一部分保留下来,有些还形成了土墩,标志着这里曾分布着活动频繁的史前聚落。这些考古遗存激起了考古学家和普通民众对其废弃原因的兴趣。文章着重探讨了考古学家如何探究废弃的过程及原因。作者认为,废弃也是迁徙的过程。无论是狩猎采集社会还是早期农耕社会,环境波动和社会压力都会导致迁居移动(residentialmobility),而在大部分情况下迁徙是一种生存策略。迁徙过程通常也是个人、家庭和社群的一种决策过程,决定人们在何时迁往何地,并是否期望回来。突发灾难性事件以及不同决策的搬迁,都会在遗址中留下不同特点的物质遗存和遗迹。作者还根据西南部考古学研究成果,总结了四条有助于从考古物质遗存来判断废弃行为的经验标准。这也要求考古田野工作更加仔细地发掘和收集遗址中各种器物和迹象,分辨它们形成的原因和弃置形态,然后从生态环境、生计、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来探讨废弃过程,从而动态地重建个别遗址和区域聚落形态的变迁和兴衰。以本文的标准来判断三星堆祭祀坑的废弃方式,也许可以将其看作是当地遗址(聚落)废弃过程的终结性祭祀实践。  相似文献   
69.
张林华 《古今谈》2005,(4):42-44
如果有个中学生幽幽地告诉你,说把他有限的生活感受归结为一句话“人生悲凉”,你会有什么感觉?你也许会怀疑,这是真的吗?当然这不是虚构。因为这位学生还敢于著文在报上公开发表他的观点以示郑重其事。“人生悲凉”,悲从何来,凉在何处呢?“想想人生充满了痛苦,从出生的那时起,就有一把锉刀在等着你。锉呀锉呀锉,你终于成了一个脑袋削尖、肚皮浑圆的不倒翁,“一个挂着庸俗笑容、过着庸常生活、吐着不咸不淡话语的人,何曾有半点光芒”?  相似文献   
70.
石头鱼     
不大信怪力乱神,但有件事至今想来仍觉蹊跷。高三毕业那个暑假,跟同学约了去游泳。我们几个水性都不错,嫌岸边尿多水浑,没怎么活动开就一个猛子往深水里游了。那天上午刚下过雨,海的表皮也就20公分深的水算是暖和,往下一蹬,冰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