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饶克诲 《纵横》2013,(9):61-64
一个1958年的高中毕业生,为什么也要下乡? 1958年初,当我高中临近毕业时,在全闻以执行极“左”路线而闻名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四川省委第一书记的李井泉,别出心裁地在全川应届高中毕业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运动”。  相似文献   
22.
教育领域是“文革”中遭受破坏的重灾区。对教育领域的破坏是在“教育革命”的鼓噪下,从改革招生制度开始的。招生制度,特别是大专院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对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探究大专院校招生制度的改革与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深入了解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3.
张韧 《江淮文史》2010,(2):68-87
<正>我生在上海,1962年,长到19岁时,却坚决要离开她。从根本原因说,是毛泽东主席的《青年运动的方向》这篇文章对我影响很深,我坚信,青年总要与工农相结合才能实现理想。从直接原因说,当时国家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号召大办农业、大办粮食,那一年我毕业于华东师大二附中,心胸里就像当年  相似文献   
24.
<正>1970年,花溪区革命委员、区武装部组织孟关、黔陶等五个公社的六个民兵连,参加了高坡微波站工程建设。时称"二0五"工程,带着军事的机密性,由区武装部牵头,组成了"二0五"工程指挥部。工程建设者要的是基干民兵,普通民兵是不能入列的。六个连队中有五个连队都有不少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参加。孟关公社连队有近二十名知青,他们都是1964、1965年的秋收时节到孟关各大队插队落户的。已经有五六年的农龄了,半大的小伙子长成了壮劳力,懵懂的小青年已到了青春勃发之期。那年八、九月份,从知青中招教师和招工人的消息不径而传遍知青群落。这些身在高坡开山放炮抬杠  相似文献   
25.
<正>2009年6月6日,上海首个"知青广场"在东海之滨的奉贤海湾园建设。建设中的"知青广场"占地32亩,广场中央有知青的主体群雕;有约200米曲折的知青墙,墙上有知青的浮雕、知青当年留下的经典语录及知青名单;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两层知青博物馆。1969年,上海约有111万知青上山下乡,前往黑龙江、安徽、江西、贵州、云南、吉林、内蒙古等地。2009年11月15日,今天是  相似文献   
26.
王琳 《沧桑》2010,(6):176-177
本文从一个个案入手,探讨知青群体在"后知青时代"的思想、活动及其影响。张承永帮助大平安村发展生态旅游,不断形成和发展着自己的农村建设理念,实践其晚年乐活生活的理念。我们在调查访谈的基础上对其思想行为进行分析,试探究老知青的行为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易海涛 《安徽史学》2021,(1):151-161
长期以来,1963—1966年上海有十万名知青支援新疆的史实一直存在,并不断被书写、传承.事实上,这种流传是一种基于历史过程和历史书写综合而成.在此过程中,计划性的人数与实际安置人数之间存在一定误差,因此最终造成人数上的不统一.不过,就当时的动员、宣传而言,计划的人数往往更会被肯定,并在各类宣传报道中将其模糊化(扩大化),从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其实,随着上海知青支援新疆的开展,其人数一直在变动,这无疑会影响最终人数的统计.显然,基于各类档案文献所计算出的人数只会更加接近真实的人数,但并不会代替"十万"这一历史记忆.这种基于历史过程的记忆更富有某种象征意义,代表了上海知青支援新疆的历史意义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28.
彭建新 《羊城今古》2000,(1):58-60,62
20世纪中期发生在中国的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在一代人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特别震憾的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上山下乡运动,其下乡人数之多,涉及面之广,社会影响之大,令世人瞩目。  相似文献   
29.
肖力 《江淮文史》2005,(2):102-111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自1968年下放到安徽农村插队落户以至参加工作至今,岁月已无情地流逝了37个春秋,追忆往事历历在目,思绪万千感慨莫已。上山下乡、插队落户已成为历史,但知青生活影响了我的一生,历炼了我自我抗争的性格,加深了我对“逆境坎坷是人生中的一笔财富”这一名言的感悟。  相似文献   
30.
<正>《口述常州》两辑相继面世。挖掘和介绍了常州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一些重大事件决策过程中不为人知的一些情况,以及普通生活缺少文字记录的方面,为地方志编修记述内容的创新奠定了基础,可以使志书更加接近历史事实,更具有科学性;而且由历史亲历者讲出来的故事,温暖、明净、动人,不动声色即予人启迪。重视和做好口述史征编工作,对地方志编纂工作具有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