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3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51.
泸县续志将于2006年定稿。回顾编纂历程,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  相似文献   
152.
《名山县志》(1986-2000)(简称“续志”)修志工作,2000年春正式启动。次年12月20日,名山县列人全省23个志书续修工作试点单位。志稿完成后,经初审、复审和省市终审,结合反馈意见,几经修改和调整,反复精心琢磨后,2006年7月由国家方志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53.
许谋 《巴蜀史志》2006,(4):29-29
攀枝花市东区系2001年省政府列入全省21个地方志续修试点县(市、区)的单位。而且是唯一的新修试点区。该区志颇具地方特色,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特别是对于如何编纂新修的城市区志。为此,特辟评介专栏,以飧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4.
文章从颁发《条例》的重大意义、《条例》与以往颁布的有关规定相比较的调整变化、指导原则问题、续修年限与时代形势的关系及新时期续修志书的编修、建立高效工作机制方面谈了学习体会,作者还分析了修志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5.
仓修良先生是浙江大学的资深教授,知名的史学史、方志学和谱牒学专家。所著《中国古代史学史简编》、《方志学通论》、《章学诚评传》以及整理重编的《文史通义新编》等著作,影响深远。长期以来,他坚守方志研究的学术前沿,密切关注当代方志的编修实践,所思所为,针对性极强。在恪尽一个学者社会责任的同时,也为我们了解、思考和总结当代方志的编修实践包括经验教训,提供着丰赡的学术借鉴。日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将他有关方志学研究的主要论文,集成《仓修良探方志》一书出版,捧读之余,感慨良多。  相似文献   
156.
编纂续志是二轮修志中普通采用的编修方式。所谓续志,就是以前志的下限为续修志书的上限,断代为志,编纂断代志。但是,把编纂续志称之为编纂“断代志”,有人却提出了非议,认为现在已不存在朝代了,称续志为“断代志”不恰当。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误解,因为我们所说的“断代志”,是指的记述一段年代内地情的志书,这个“代”系年代之谓。  相似文献   
157.
2000年7月26日,王忍之同志《在全国续志篇目设置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新志续修的两大任务,一是续,二是修,“这次修志应该做到既修又续,不能偏废”。对于第一个任务,修志界同仁容易理解,也容易接受,但是,对于第二个任务,恐怕就不太容易理解,不太容易接受。当然,改革开放20年的历史进程,因内容丰富程度超过任何一个时代,要写好自然也不是那么容易,也要花大力气,付出巨大代价。而“对上届志书进行修正”,也确实不能忽视。正如王忍之同志所说:上一届所修志书,总的来说,质量是不错的。但也存在缺点和不足,甚至有错误。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是视而不见,听之任之呢?还是重视它,尽可能地改正它。我想应该是后者。  相似文献   
158.
袁枚所编《续同人集》,收录钱大昕诗札多篇,其中有4首诗歌、3通尺牍,为《钱大听全集》所失载。  相似文献   
159.
唐吟方 《收藏家》2010,(11):81-81
由于康熙、乾隆的六次南巡,扬州盐商在瘦西湖两岸争地构园,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盛况。"红桥",位于瘦西湖南端,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原为红色栏杆的木桥,后在乾隆元年改建为拱形石桥,取名虹桥。清康乾年间,扬州瘦西湖畔发生的三次"红桥修禊",主持者王士嫘、孔尚任、卢见曾皆为当时的名士,参与者众多,规模、影响达到极致。  相似文献   
160.
桐城派是清代最大的古文派别,桐城派史深受学界关注。清史《文苑传》对桐城派有系统而持续的记载,但未为学界注意。本文基于台北故宫档案清史《文苑传》第四次稿的工作本《续文苑底稿》,讨论该书对桐城派续写的内涵和价值。《续文苑底稿》将"桐城派"名义正式写入国史,进一步确认了桐城派古文正统地位。该书增立六位桐城派人物正传,重点记载了姚鼐之后的桐城派学脉分布皖苏、远播岭西的状况。该书揭载,桐城后学的古文创作展现了新貌,纠正了桐城文"苶若枯涩"的弊病,桐城派诸传人尊奉程朱理学,对汉学则兼收并蓄,更以经世实学思想和经世业绩彪炳史册。《续文苑底稿》彰显了桐城派的古文正统地位,是桐城派史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