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9篇
  免费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潘珉 《神州民俗》2009,(10):13-15
神的起源与巫术有着直接的关系,在神脱离原始形态的过程中,巫术活动十分关键。根据对古代中东,埃及,以及希腊的原始宗教研究,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笔者认为可以划分为两个重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被神化的阶段,神圣的观念与人类意志结合,形成了一批拥有神圣话语权的人类,巫师等神权阶级成为人神交流的枢纽。第二阶段是神被人化的阶段,当传统不断地被强化之后,一种颠倒的认识形成,神理所当然的是具有人形的。这种意识上的变化,再加上人类实践活动的扩展及其所造成的高层次需求,导致了原始神的再生。  相似文献   
102.
明代徽州的宗族乡约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徽州是聚族而居宗族发达的地区,明代中叶徽州的个别宗族尝试制定族规、设立族长而组织化,嘉靖时期随着明朝大力推行乡约,徽州地方官要求宗族设立乡约,不少宗族的绅士与首领也在宗族内部贯彻乡的,设立约正,制定族规,宗族被组织化。宗族组织化的实质是宗族乡的化,对基层社会的影响重大,而且加强了宗族与官府的互动关系。明代的宗族乡约化,也是以宋儒重建乡里社会秩序、移风易俗的主张深入基层社会为历史背景的。  相似文献   
103.
张晓旭 《南方文物》2003,(1):126-126
江南大学金其祯研究员用十余年时间著成107万字的煌煌巨著《中国碑文化》,2001年11月由重庆出版社正式出版。这部专著对学术最大的贡献是将碑刻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来研究,改变了以往将碑刻单纯作为书法艺术研究或考据学研究的传统研究方法,不但在研究方法上是一个飞跃,而且拓展了碑刻的研究领域,揭示了碑刻的文化内涵,使碑刻作为一门文化史上的新兴学科昂首立身于学术之林。该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从碑的起源一直阐述到现代碑文化,既是一部碑刻本身的发展历史,又是一部反映碑刻与人类历史相关的关系史。下篇为碑文化专题论述,多角度的探讨了碑与…  相似文献   
104.
本旨在对过去胡适研究中的有关问题,如学革命、个性解放与反封建、打倒孔家店、推动科学化和民治化、抨击国民党专制、要求人权与自由等进行重新思考或再认识,充分肯定了胡适对现代中国社会进步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5.
论饭店业的"一对一"营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丽  韵江 《旅游科学》2003,(1):35-38
竞争加剧,需求变化和全球化趋势越来越要求饭店业快速贴近客户,满足其个性化需求。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饭店业直面客户提供了契机。本从技术基础,整合顾客等方面讨论了如何构建“一对一”营销,以及如何将差异化和低成本融入其中。  相似文献   
106.
本文强调陶渊明对中国诗歌的贡献在创造出足以辉耀整个传统的新美典。文章提出陶氏的社会理想接近"秦汉之际新儒家",故其对力田和个体生命的态度与孔孟扜格。而陶诗美感的源泉,则在与此生命态度相关的"委运"和"乘化"。本文第二、三节转入对陶诗田园世界和抒情自我的讨论,并以三端概括陶诗新美典:首先,"乘化"的生命态度令诗人自时间面去体悟四季、晨昏的循环,天人一体、身心一体地感知熟稔的土地。由此生出的不设色的田园世界,与诗坛逐渐声色大开的局面形成对照。其次,陶诗解构了屈原开创的抒情自我原型,首次将诗人自我形象白描在日常生活化背景之上。最后,陶诗以彻底的内在主义,为中国诗歌由嵇康开始的对超越境界的追求找到了归宿。  相似文献   
107.
学界普遍认为秦、汉的法律是法家制定的,其中并无儒家思想的成份在内,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始以儒家思想改变法律的面貌,以礼入法,中国法律经历了一个儒家化的过程。然而,将出土秦汉律与传世文献进行比较,可发现秦汉律的基本框架、原则和内容商鞅变法时已经确立。它是一部等级性法律,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即社会等级秩序和家庭伦理秩序。因此,秦汉律所蕴含的家族主义和等级观念从其建立伊始就已经存在,而非法律儒家化的结果。礼与法从来不是对立的关系,对立的只是儒法两家的社会主张。战国秦以来法律所表现的等级性和家族主义就是李悝、商鞅等创制的不同于西周旧礼的新"礼"。  相似文献   
108.
陈独秀是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位伟大的践行者。他为开启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在开启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他也有一些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失误和不足。陈独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过程中的贡献与失误,对于我们今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9.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儒、道是在中国固有的文化资源上得以形成,而佛教则是由外域"引入"的一种文化资源。本文旨在分析两种文化在附会与碰撞过程中,佛教何以被中土人士误解为一种神仙方术,与黄老并列,从而形成了早期佛教入华时的神仙化特征的奇怪现象。  相似文献   
110.
黎恒 《黑龙江史志》2010,(3):113-114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大众化这一伟大工程。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以及如何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是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一项新的历史任务和课题,笔者在这里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