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0篇
  18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会馆是各产业行帮的信息窗口,以及行帮集会、社交、寄居的场所,还是同乡商人在外埠的势力基地。会馆中人们的交往,能够联络乡里感情,促进乡土文化的传播,于是桂北会馆里搭建戏台以娱人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些会馆中的相关记载,成为广西戏曲研究的珍稀史料。桂北会馆碑刻凸现了当时当地戏曲生态:一是反映出戏台是会馆构建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二是展现了会馆戏台演戏历来受到欢迎,曾在民众中引起轰动效应的情形;三是记录了会馆的戏曲演出是普遍存在并持续不断的。  相似文献   
52.
故乡的温柔     
静初 《风景名胜》2014,(11):175-175
说起故乡,滔滔不绝。麻辣火锅的香气,毛血旺的辛辣,南山烧鸡公的甘美,光是一道幕就能牵出无数乡愁。离开重庆十年间,无数次探亲回去,吊脚楼拆了,老城门重修了,湖广会馆翻新了,洪崖洞俗气了…… 如果说对哪座城市有毫无理由深沉的爱,那一定就是故乡了。对于从小在嘉陵江边长大的我,骨子里天生就多了狂野粗放和柔情铮铮,即便白发苍然到步履维艰,我仍觉得自己就是故乡的孩子。  相似文献   
53.
《世界遗产》2014,(1):45-47
扬州瘦西湖及盐商园林文化景观“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卷轴画”式景观形态,以及沿湖密集分布、面湖开放的园林、寺庙和其他文化景观要素遗存,展现了17—19世纪扬州鼎盛的商业文明及以此形成的园林景观独特的审美特征。其景观遗存展现出的高超的造园手法、南北交融的多元景观风格和依托自然地形的“卷轴画”式景观形态,充分反映了瘦西湖景观作为中国古代园林景观设计集大成者的典范价值。为数众多的帝王巡游史迹、与文化名人相关的文化胜地及富有商业经济社会特征的景观元素,记录了这一时期扬州商业文明鼎盛、社会文化繁荣的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54.
李波 《丝绸之路》2011,(4):88-89
本文通过对豫西南会馆建筑装饰艺术价值与审美内涵的分析,提出"应用就是最好的保护和传承"的观点,探讨了豫西南会馆建筑装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相关措施,并强调从事艺术设计的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我国古代艺术设计的特点和民族特色,增强传统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55.
翻开扬州悠久厚重的档案史册,在2500多年漫长的岁月里,扬州城由山上移到了山下,由最初的军事、政治城堡变化为经济文化城市。明代中叶以后,扬州成为南灌北运的咽喉、全国盐业的中心,清代达到当时中国城市经济和文化繁荣的巅峰,居世界十大城市之前列,闻名于海内外。  相似文献   
56.
笔者近年来搜集了一些清代的会馆碑文。其中有三件,即《三晋东馆记》、《三晋公寓记》、《云山别墅记》,均是记述山两籍的在京官商捐资建造山西会馆之事的。  相似文献   
57.
由著名清史学者陈捷先、冯尔康、阎崇年共同发起,扬州市政府主办,南开大学、北京社科院、扬州大学等单位协办的盛清社会与扬州高端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10月  相似文献   
58.
明清时期移民经济对会馆、公所兴起及区域市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燕  隋福民 《人文地理》2007,22(4):124-128
本文以苏州城为例探究明清时期会馆、公所兴起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发现移民经济对这一历史现象产生的重要作用,同时对苏州城会馆、公所这类组织的专业化市镇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对我国近代区域市镇化的影响,为我国正在进行的城镇化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59.
正近日,我从汉口友谊南路拐进逼仄的长堤街,进入打围封闭的银丰片,经过一番辗转,终于看见了重见天日的保寿硚。与以往所见不同的是,该桥桥基已全部露出,桥下居然有水,几乎重现了当年保寿硚的原貌。在保寿硚青石栏杆上,一面刻有"道光十四年酉秋月山陕水菸众号建修",另一面刻有"保寿硚"三个楷书大字。据方志记载:保寿硚又名裕麟桥,始建于康熙初年(1662年左右)。1822年刊刻的清范锴所著的《汉口丛谈》上,裕麟桥使用的是木字旁的桥字,当初应是一座木桥。1834年,山西、陕  相似文献   
60.
戴勤锋 《文史天地》2012,(11):59-61
四明公所是由旅沪宁波籍人士在1797年建成的、带有慈善性质的同乡会馆。其规模之大,势力之强,不仅是当时上海各同乡会馆中的翘楚,而且还是近代宁波帮团结一致反对帝国主义扩张,并取得最后胜利的纪念地。如今,重温这段悲壮的历史,依然令人心潮澎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