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福建沿海地区给外省人最鲜明的区域文化特色应该是这一地区丰富多彩的民间信仰和神灵传说。这一地区民间宫庙林立,神灵众多,宗教活动频繁,各种迎神赛会绕境巡游声势浩大蔚然成风.成为一种独有的文化现象。笔者来自广西,对此尤其深有体会。广西属岭南地区,环境气候方面与福建相差不大,两地同为历史上的“百越”族居住地.在历史上都是远离历代王朝统治中心的“蛮夷之地”,开发史也不乏相似之处。但广西的民间宗教情况,却远未如福建兴盛。本文试就对这一现象进行初步的比较、探析。  相似文献   
12.
自来论述百越习俗,言必称“断发身”,“断发”与“身”并提,意谓二皆为古越人之显特征而普遍盛行于百越之中。窃以为,“身”习俗或可持此一说,至于“断发”习俗则未尽其然。  相似文献   
13.
湖南是古代百越族群聚居的重要区域.古代湖南区域地名的汉化进程,可以采取计量方法划分为百越语地名主导时代(前11—前3世纪)、汉语式地名主导时代(前3-5世纪)、汉语式地名与汉语地名平衡时代(5-11世纪)和汉语地名主导时代(11世纪以降)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地名的汉化主要表现在用汉字音译的方式来记录百越语地名,并尽量...  相似文献   
14.
广西蒙山县有20多个至今仍沿用的以百越民族语言“毋”字取名的自然村名.毋,百越语即“广或大”之意.这些地名,包含着百越民族在此居住时的房屋、居住地选择、生活习俗、渔猎、交通、语言,以及汉代百越民族部分转为壮族,部分融入汉族后,百越语演变成壮语和粤语等信息,是了解和研究百越民族历史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5.
《山茶》2010,(4):30-32
黎族源于古代“百越”的一支,“黎”这一专有族称始于唐末,到宋代才固定下来.沿用至今。越人是春秋早期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古老的民族,春秋时有闻名至今的越王勾践.战国时有名医扁鹊,是中国最先掌握先进的农业和冶炼技术的部族。  相似文献   
16.
古之南海,为州为郡为县,建置沿革不同,析置不一。而古为百越聚居之地,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多民族多文化融合地区,早已为人们所共识。只是为了“详今略古”的原因,某些资料志书也时有“语焉不详”(《南海县志》新志沿革部分对本地春秋时属百越、汉属交州两个时段尤为空白)。  相似文献   
17.
广西蒙山县有20多个至今仍沿用的以百越民族语言“毋”字取名的自然村名。毋,百越语即“广或大”之意。这些地名,包含着百越民族在此居住时的房屋、居住地选择、生活习俗、渔猎、交通、语言,以及汉代百越民族部分转为壮族,部分融人汉族后,百越语演变成壮语和粤语等信息,是了解和研究百越民族历史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8.
文际平 《文史春秋》2014,(10):46-54
岭南,中国五岭以南的地区。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植根于古代百越文化的岭南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了开放风气、进取精神、实利重商的文化特质。在近代,以广东文化为主体的岭南文化,在古今文化通变嬗替、中西文明冲突交流之际,占地利之便,得风气之先,在社会巨变和文化演进中人才辈出、诸学大兴。  相似文献   
19.
江西萍乡的田中古城至少历经西周、春秋两个时期,其考古学文化背景是江西印纹陶文化。虽然该城的国属难以考订,但其族属应与百越相关。该城的衰落,很可能是楚国南侵所致。城址的废弃或将楚国势力跨过长沙向南发展并进至株洲、澧陵一线的时间确立在公元前550年前后。该城址是春秋时期楚文化与百越文化接触与融合的见证。  相似文献   
20.
纪丹阳  陈立柱 《南方文物》2010,(2):165-166,32
<正>由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南京博物院民族民俗研究所、安徽大学历史系联合主办,安徽大学历史系承办的"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第十四届年会",于2009年12月13~15日在安徽合肥市隆重召开。来自上海、北京、浙江、江苏、江西、福建、湖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安徽等十多个省、市、区和香港、台湾等地,以及美国的七十多位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