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管弦 《神州民俗》2009,(10):75-76
宋代书院作为古代私学发展的巅峰,是当时重要的教育机构。其独特的教育模式:传承人类优秀文化与精神财富;扩大教育面向;兼容并包、博采众长;自由与批判的学风;强调完善人格的塑造;注重良好学习习惯与思维方式的培养,这些无不体现了人文精神的特质,也是先秦人文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82.
近代名教育家张裕钊,曾一度主讲南京凤池书院,为近代中国培养了大批英才。  相似文献   
83.
2001年初,位于北京国子监的首都图书馆准备搬迁新址了。在收拾整理馆藏图书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发现了大批珍贵的老照片,尽管可能已沉睡了半个世纪以上,但影像依旧十分清晰。在众多的景物和人物照片中,有一个外国人的影像最为突出。他是谁?人们通过与照片相关的文字,很快发现,他的中文名字叫福开森。  相似文献   
84.
张之洞传     
张之洞,字孝达,又字香涛,号壶公、香崖居士。两广总督任上。取唐代岭南诗人张九龄“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诗意.号“无竞居士”,又因创办广雅书院,号“广雅”:湖广总督任上,仿越王勾践“冬抱冰,夏握火”以振邦家之志,将武昌居所命名“抱冰堂”,晚年自号“抱冰老人”;辞世后,清廷追谥“文襄”,时称“张文襄公”。  相似文献   
85.
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南剑州知州陈宓以剑浦(古称延平,今南平)为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四贤讲学之乡,乃于城南九峰山李侗(后人称延平先生)祠旁,仿白鹿洞规式,建立书院,是为延平书院。  相似文献   
86.
论明代贵州置省前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及其归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化教育事业之发展,自明代始。然置省前,仅只见其端倪,或其发展之初步。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贵州始置省后,化教育事业发展空前,学校、书院遍及全省。人勃兴,人才济济,风俗丕变。就其归因,不外乎明朝廷重治,尊人才,兴教,行政划一,政策开明。此外,入黔仕宦、桑梓学人,皆谒尽全力,振兴教;无私奉献,培养人才。其业绩,其精神,永为后世之范。  相似文献   
87.
清代的苏州紫阳书院,从康熙末到嘉庆中,经历了由讲求心性到稽古考文的变迁。本文通过书院沿革及其与钱大昕关系的梳理,旨在说明书院教育之与学术变迁,固然植根于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演进,而杰出学人的学术实践,也与之大有关联,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88.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机构和学术研究场所。书院始于唐,兴于宋,沿至清末,历时千年,发展遍及全国,多达数千所,成为各地培养人才、发展学派的重要基地和化活动中心。书院起于私学而渐趋官学,但始终保持着相对独立的地位;它继承和发扬了古代私学的传统,也吸取了宗教和官学的教学经验,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和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89.
哈巴在广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巴是美国医学博士。他于1844年来到中国,长期生活在广州。原以行医传教为目的,其后因缘际会,与广州中西化交流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曾是中国第一批留美学生容闳等人的英语老师,广州同馆首批毕业生的英教习;是广州格致书院(岭南大学的前身)的创办人。他对教育事业有着巨大的热忱,对广州有着深厚的感情。  相似文献   
90.
广州市属河网地带,市区除横贯东西的珠江外,还有众多的濠涌,这些濠涌大多自北向南,经山地、台地、平川而注入珠江,其主要功能是排水和航运,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而也由于广州地处热带季风区,又近南海,夏秋多台风暴雨,如遇暴雨兼涨潮,河涌宣泄不及,常致淹浸,市内不论地势高低咸受其害。故修浚濠涌即为广州历代之一重责要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