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步云书院,座落在上杭县步云乡梨岭村西北约五华里处,建造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创建书院的是当地的一位进士叫林开莘,他看到这一带山势高耸,风景秀丽,云雾弥漫,步出院门,宛如置身于悠悠白云之间,便将书院取名为“步云”。林开莘等人还题刻了一幅长达3.58米的楹联,悬挂在书院大门两侧。  相似文献   
42.
从孔子之学到书院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国书院始于唐末,盛于南宋,延续于元、明、清。它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极为深厚。从一定意义上说,它的产生是古代教育改革的产物。正因为如此,具有学校性质的书院,既不同于官学,又有别于私学。它是介乎两者之间的一种民办官助并受政府控制的教育组织机构,但又与后来清末民国创办的学校不等同。  相似文献   
43.
清初,康熙帝一改顺治朝对书院的压抑态度,实行劝学、重科举的政策,鼓励各省、府、州、县兴办书院。各地方官员为了兴教劝俗,培养人才,奠定本地科举基础,都积极捐资办学。因此,在康熙四十九年(1710),两广总督赵宏灿、即将调任浙江福建总督的广东巡抚范时崇、来粤监临乡试并将接任广东巡抚的内阁学士满丕均率先捐银举办书院。  相似文献   
44.
黄圆  陈林 《贵阳文史》2011,(3):24-25
“孩子就是一面新的镜子。心灵是纯净的。需要种下好的种子。给予美的映像。我们书院的目的。就是在孩子纯洁的心灵上播下一颗善良的种子,我们叫做善根。”  相似文献   
45.
中国近代史时期蜀?学经历了社会大变革的激荡而蓬勃振兴,在四川地区(含今重庆市,下同)涌现了不少杰出人物。这些杰出人物中,许多是经过书院教育的,又反过来促进了书院的发展和改制,也对近代蜀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本仅就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6.
银冈书院是东北第一书院,也是东北最具特色的书院。中国古代书院的基本特征是民办书院。在东北只有银冈书院保留了这一特征—它是一所完全由私人创建的书院。这在东北教育史上是极为珍贵的。清代教育是中国教育史的重要时期,先后经历了清初的沉寂、清初的发展、清末的变革期。而清代东北的教育,大体上与全国是同步的。地处辽北一隅的银冈书院亲历了激烈的教育变革。在东北率先开办小学堂,进而成为现代教育机关。本文作者将就"银冈书院—清代东北教育史的缩影"这一论点进行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47.
桐华书院是乾隆三十四年在景化城(呼图壁)景山书院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由乌鲁木齐官员永宁命名,是温福任内创立的四所义学之一。桐华书院为促进新疆一统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8.
宋朝真定府的官学修建在当地官衙附近,经费来源为政府出资和民间捐助,教学内容主要以经为主;人们普遍重视家庭教育,有些大家族延请名师大儒以教子,进而形成师承私学;境内的封龙书院教学级别高,教学形式灵活。因此,宋朝真定府的基础教育呈现出日渐普及的倾向,这对培养国家人才,扩大统治基础和化育民俗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9.
书院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组织形式,在我国长期的古代高等教育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古代书院促进了中国学术的进步及文化的繁荣发展,另一方面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和基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书院官学化倾向日渐严重的同时,也决定了其最终必然会退出历史舞台。然而,对中国古代书院教育进行研究,可以为现代的高等教育发展起到借鉴、启示作用。本文将对古代书院的产生、发展以及教育特色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古代书院教育对现代高等教育的启示,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张杨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5,(2):91-102,127,128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香港成为中美文化冷战对抗的核心区域。一方面,香港本地和东南亚地区的华人学生普遍升学困难,许多青年转向内地求学,这对美国的亚洲政策构成了严峻挑战;另一方面,一批中国知识分子迁往香港,又给美国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作为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外围组织,亚洲基金会将目标对准了香港的中文高等教育,试图将华人知识分子和学生拉入"自由阵营"。美国的冷战战略和亚洲基金会的活动客观上促成了香港中文大学的创建,并对香港中文大学的形制与文化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