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社"最初指的是土地神,先秦时期,由"祀社"的群体行为演变为地方行政单位,以传承道统为目的的"士"人集团的民间化直接孕育了后世的社团组织。"白莲社"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明确以"社"命名的组织,中国古代结社意识亦由此觉醒,不过,真正意义上的文人社团出现在唐代。中唐时幕府诗人结"诗社",  相似文献   
32.
戴维 《风景名胜》2013,(6):40-43
选择到满意的住宿环境,需要运气和缘分,如果那天不是阳光明媚,我就不会去喝下午茶,就不会有心情翻桌面上的各种DM杂志,也就不会认识水杉晓庐。杂志有个专题,介绍了一些杭州的生僻景点和新开民宿,白居易笔下的"湛湛玉泉色,悠悠浮云身"如同触手般打开了我脑海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33.
白居易深受刘勰《心雕龙》的启发,他吸收了前的主要学思想,在学与现实、学与性情、学与自我价值等重大理论问题上,表现出自己既师法前人又富有创见的勇气与魄力。二在主要学思想上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34.
张琴 《黑龙江史志》2008,(20):44-45
白居易生活理想、实践及诗文的启示下,生活在北宋承平时期的张先的词作表现出闲适之风,当然,张先这种词风的形成也与当时经济繁荣、社会风尚有关。  相似文献   
35.
《江苏地方志》2008,(6):48-48
作为江苏水乡的苏州,不仅人民的生存和生产离不开水,历代官吏的政绩同样离不开水,大凡政绩卓著的地方官都是治水高手。远到大禹治水,“三江底定”,再到伍子胥筑苏州城设立水陆城门,无不把水的问题放在重要位置。有“战国四公子”之称的春申君黄歇因兴修水利而在苏州留下黄埭、黄桥的地名。唐代白居易因筑连接虎丘和阊门的七里山塘,苏州人民将之称谓白公堤。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36.
见江南空阙     
<正>凄美而明净的月光下,静静的拜读唐伯虎画过的江南,李龟年弹过的江南,李清照赋辞的江南,白居易作诗的江南,长望一池秋水,萝蔓清寒,空阙曾经"帘卷西风起,冷月,孤灯,夜阑珊"。夜静墨落——  相似文献   
37.
白诗脞谈     
本文结合丰富史料,运用内证与外证相结合的方法,对白居易诗中"轻肥"、"夜来"、"早晚"等词语加以探究,提出一些新的释义,纠正了过去的若干疏失.  相似文献   
38.
夏虞南 《中华遗产》2023,(1):138-149
雪天暮地,如何过冬?点起木炭,燃将炉火,拥炉而寝,围炉夜话。来自上古的“馈赠”“放杯书案上,枕臂火炉前”,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冬日“写真”,伏青毡书画,对杯盏聊冬。这种雅趣,若少了枕臂前的火炉红星,多半只得清冷伴书眠,少却人间温然。  相似文献   
39.
吴思 《炎黄春秋》2011,(2):83-86
一、宫市与官市白居易的名作《卖炭翁》,入选中学语文课本。一句小序,二十句诗,铺陈渲染,核心内容就是一句话:两个宦官,"手把文书口称敕",用"半匹红纱一丈绫",买了卖炭翁一车千余斤木炭。  相似文献   
40.
郝金红 《湖南文史》2012,(12):58-58
自古至今,房子都是个永远的话题,“居者有其屋”并非一件易事。所以,杜甫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唐代,想要“俱欢颜”的不仅仅是杜甫,就是当了一辈子高级“公务员”的白居易,也是“居不易”。自居易小时候家里很穷,在写给好友元稹的《与元九书》中,就毫不避讳地爆料:“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