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篇
  免费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刘姗 《文史博览》2013,(4):18-22
妈祖信仰是先民在海洋生活中逐渐孕育出的民间信仰,自宋时发源于福建莆田后,相继南下传入两广至海外,北入江浙鲁辽,西入云贵川等省。清初,随着闽粤移民流入及其商业开展,这一信仰亦传入湘黔边界的舞水流域,渐在苗疆山区兴起发荣。妈祖这一信仰传入路线大致与"填四川"的移民运动相同,另一条重要路线是闽粤商人进入江、沅贸易的路线。其传播的主体是来自闽粤地区的农工和商人,也渐为舞水当地的民众及渔渡者信仰。  相似文献   
72.
李珊 《中国现代史》2022,(3):107-121
《字林西报》的美国记者甘露德(Rodney Gilbert)被认为是在华西人中“死硬派”的代表人物。这种印象的生成与其在国民革命时期出版的英文著作《中国之病》密切相关。甘氏宣称该书旨在“给中国挑毛病”。为此,他从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国人的民族特性及既往的中外关系等问题着手,批评中国人是“缺乏管束的小孩”,并认为列强不应继续纵容中国人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该书出版后遭到来自在华外侨和中国人的双重批评。在华外侨认为该书的刻薄口吻和露骨干涉中国的论调将惹怒中国人。中国读者中,基督教知识分子罗运炎以甘氏侮辱民族尊严为由要求政府将其驱逐出境,此事还在《字林西报》中引发中外读者的一番争论。学者夏晋麟则从中国人自身的视角对中国的问题展开反思。该书出版后引发的争议折射出五卅运动之后西方对华观感的复杂光谱,也反映出国民性话语与国人高涨的民族主义的正面碰撞。  相似文献   
73.
今本《诗经》有《王》《郑》《唐》三篇《扬之水》,其中《唐风·扬之水》诗旨众说纷呈,但主流观点仍是昭公微弱,刺昭公说。吴洋根据上博简相关记载提出骊姬之乱说,认为申生经历与诗义合,但其中某些观点与史实有值得商榷之处。传统刺昭公说,言晋衰沃强。或分比兴,或言晋人欲叛,或言末章反意泄谋等等,互有勾连,相有抵牾,于此略作驳议。细究各家,从相关史实出发,实可以见其预言维度,乃如师服等晋室大夫忧心而作,拟沃叛之景以作诗刺昭公。  相似文献   
74.
周超 《神州》2013,(13):233-233
佛教禅宗有三句极为耐人寻味的话:"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这三句话形象的概括了人们认识事物的三个阶段。无论是赏析绘画作品,还是到室外写生作画,对于认识事物,有着哲理性的联系和指导意义。在绘画风景写生过程中学会观察事物,学会比较,学会表现,这也反映了作画的三个阶段,即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相似文献   
75.
叶巴的水     
叶巴缺水,守着滔滔的怒江,整天为水发愁。叶巴全村四个自然村80户人家,369亩地,上千头各类牲畜、上千亩果园,都靠从果果隆巴山谷流下的那一股水。家家户户放水浇地,靠抓阄来决定,除此还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相似文献   
76.
刘亮 《文物春秋》2013,(5):48-52
2008年6月,湖南省博物馆在进行库房文物检查时,发现一件陶制蟋蟀盒表面冒出许多针状的“白毛”物质,经X射线衍射分析仪检测,此物质为七水硫酸镁,系器物本身的多孔隙、环境潮湿及微环境中缓慢的温湿度交替变化所致.在此腐蚀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对蟋蟀盒采取了去除七水硫酸镁、封闭毛细孔及保持微环境稳定等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7.
林秀玉  黄云 《福建史志》2001,(3):61-62,57
有马有马官所司.绊之欲动不忍骑.骨立皮于死灰色.那得控从施鞭棰!生初岂乏飒爽姿,可怜邮传长奔驰。昨日甫从异县至,至今不得辞缰辔。曾被朝廷豢养恩,筋力虽惫奚敢言。所嗟饥肠辘轳转,只有血泪相和吞。侧闻驾曹重考牧,帑给刍钱廪供菽,可怜虚耗大宫粮。尽饱闲人圈人腹。况复马草民所输,  相似文献   
78.
为使《固原地区军事志》资料翔实,记述准确,最近我们专门考察了好水之战的行军路线和主战场。深切感受到,史籍记载不仅是轮廓性的、大范围的,也有史实不清和不准的地方,发生在宋庆历元年,夏天授札法延祚四年(1041)二月,北宋与西夏军队在好水川这场大规模的战斗中,西夏军队在李元昊的亲自指挥下,采取诱敌围歼战术,致使宋环庆总管任福以下数十名大将和近万名战士陷入了西夏军队预设的埋伏圈内,  相似文献   
79.
在中国传统书画装裱中,水是一种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成分。一方面,装裱要用水;另一方面,水又在大气中造成不同的湿度。这一切都始终作用于书画装裱;修复、保护的各个环节。为了引起同行对于水在书画装裱、修复、保护中的作用和影响的重视,也为了阐述的方便,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水(包括温湿度)的作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0.
乙二醛聚合物加固饱水梓木文物在自然环境或者博物馆存放时,受环境因素如温度和湿度的影响会导致文物发生劣化。本研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等方法研究了乙二醛聚合物脱水加固饱水梓木试样在不同温度和湿度环境中性能与微观结构变化。结果显示,饱水梓木文物材料经乙二醛聚合物脱水加固后,乙二醛聚合物与梓木细胞壁结合紧密,部分填充于梓木细胞内加固梓木细胞壁。试样在25℃和50%RH环境中试验30 d其结构和性能无明显变化。在60℃和50%RH环境中试验30 d,试样内部的乙二醛聚合物逐渐均匀附着于细胞壁且表面平滑,试样横截面断口平整;但试样表面的乙二醛聚合物逐渐消失,暴露出木材本体。在25℃和95%RH环境中乙二醛聚合物吸湿性明显增强,其与水的结合能力高于梓木细胞壁,乙二醛聚合物与细胞壁之间的结合被破坏,失去加固效果,但仍填充于细胞中。最后分析了温湿度对乙二醛聚合物加固饱水梓木性能与结构的影响机制,并提出了试样在吸湿和脱水过程中乙二醛聚合物与梓木细胞壁的结构变化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