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1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了解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紫檀木边点翠金质山水图围屏”屏心的制作工艺,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拉曼光谱仪、红外光谱仪及数码显微镜对文物进行检测,明确了屏风所用材质:满铺“卍”字纹点翠为基底,大面积山体使用纯金打造,细节装饰配件则用金银合金、金银铜合金和银等金属材料制成,金质嵌件用金属丝拴结的方式与点翠基底相连接。笔者以科学技术分析为依托,确定了屏风的制作工艺为:制作木板底纹—点翠—制作金属嵌件—金属部件组装固定。针对点翠脱落严重、灰尘堆积严重、金属部件脱落、点翠基底开裂等伤况,对文物进行了点翠加固、除尘、金属部件加固、基底修复四个步骤完成修复。此修复研究为了解清代宫廷大型屏风的制作工艺提供了实践依据,并为后期同类文物的修复提供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62.
补纸选配是古籍修复中的重要环节,但其伸缩性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古籍修复补纸均为传统手工抄制,浸水后强度较低。按现行国家标准浸湿法检测补纸伸缩性时易产生撕裂、变形等问题,适用性较差。本研究探讨了一种古籍修复补纸的伸缩性检测方法——喷润法。利用水分检测仪对补纸相对含水量进行测定,从测量时间和可操作性的角度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通过十余种常用补纸的伸缩性检测结果发现,喷润法与浸湿法所得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随后探讨了古籍书叶伸缩性检测的适用性,并结合具体案例,建议在修复前分析古籍书叶与补纸的伸缩性匹配度。喷润法有效避免了补纸浸湿后的拉伸变形或破裂,既适用于古籍修复补纸,也适用于古籍书叶的无损检测,可为古籍修复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3.
罗汉堂周边及龙王庙沟洞窟在自然和人为的影响下,产生了许多病害,其中裂隙病害不仅削弱了洞窟赋存岩体的强度及整体性,同时在外界环境的综合作用下加速了破碎岩体的风化。因此迫切需要采取裂隙灌浆的措施对其进行加固治理。选用偏高岭土作为主料,掺入少量的超细水泥,并使用碱激活剂,形成一种复合灌浆材料。通过室内试验研究灌浆材料的黏度(流动性)、收缩变形性、抗渗性及易溶盐含量等特性进行对比分析,初步筛选出适合罗汉堂周边及龙王庙沟洞窟的灌浆材料的配合比,并通过现场试验进行检测得到灌浆材料的最佳配合比。  相似文献   
64.
广州粤海关,在较长时间内一直是清朝主要的海关,是重要的对外交通枢纽,在国际贸易中占有特殊地位。"香港图"插屏是一件清代中期制作的象牙插屏,主体为象牙制成,表面涂染了丰富的颜色,像一幅立体的风景画。插屏图像不仅记录了当时多个欧洲国家的商船抵达广州黄埔港口时的景像,同时刻画了广州黄埔地区的地理、建筑、自然风貌,是一件关于粤海关广州港口的重要历史实物。插屏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工艺价值,作者在修复过程中结合科技检测、历史文献对其制作工艺、象牙染色工艺进行了研究,同时根据图像内容对其命名加以考证。  相似文献   
65.
作者成功地使用碘化钾-碘酸钾方法检测会释放出损害文物的挥发性有机酸的有微孔的材料。并和Oddy方法进行了比较·碘化钾-碘酸钾检测时间在2h之内,在时间上优于Oddy方法(28d).但此方法对于无微孔的材料不适用,且对甲醛不敏感,故不能完全取代Oddy法.  相似文献   
66.
普佑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与外八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的石质文物本身就承载着大量的历史信息。通过对病害各项缜密的、科学的调研统计,通过岩相分析、压汞分析、XRD分析以及离子色谱分析对普佑寺石质文物及腐蚀产物进行了科学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行内外石质文物的保护现状和对策对普佑寺石质文物的现状和病害特征提出了保护修复对策。  相似文献   
67.
拴马桩是明清时期农家院门口用来拴牲口的石质构件。陕西关中地区现存数量最多、艺术价值最高,是拴马桩最主要的赋存区域。调查发现关中地区拴马桩石材材质主要为石灰岩,少量为砂岩极个别为花岗岩;主要病害为表面层风化、裂隙、缺失以及生物因素等。通过对典型样品的岩相、XRD、SEM、IC检测,明确了石材材质、风化产物、可溶盐成分、保存环境等相关信息。结合石质文物风化机理,基本明确了拴马桩石刻病害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初步的保护建议,为后续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8.
石质文物破坏问题不仅在于人为破坏和表面污染,更多来自自然因素对文物的破坏,例如,日晒雨淋、风沙吹蚀、地表水的冲刷、地震、地下水的侵蚀溶蚀。为对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阳华岩摩崖石刻露天石质文物病害进行探查,采用无损探测的地面核磁共振方法和探地雷达方法,直接找水的地面核磁共振方法成功探测出摩崖石刻依附岩体地层含水分布状况。探地雷达方法探测出依附岩山体内岩溶、裂隙的发育状况。两种方法探测结果发现,石刻依附岩体内岩溶、裂隙发育,部分区域岩溶裂隙带已成为地下水汇聚场所或流通通道,对阳华岩摩崖石刻构成了极为严峻的侵蚀威胁。两种方法解释结果互为验证,研究结果为阳华岩摩崖石刻的病害治理和保护提供了宝贵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9.
郑杰菊 《风景名胜》2021,(8):0292-0292,0294
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进一步加快了我国现代化城市的进程,公路工程在建设时,需要得到相关建设人员的重视,同时对现阶段开展的公路工程试验工程进行质量的有效监测与控制,以充分保障建设的公路工程项目,为人们提供更高质量的交通服务。  相似文献   
70.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是高昌故城土遗址破坏的主要因素,墙体的结构坍塌是土遗址破坏的重要体现。为了保护和继承这一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笔者在对高昌故城土遗址病害细致调查的基础上,论述了故城土遗址破坏的成因进行分析,可为以高昌故城土遗址保护为代表的西北干旱地区土遗址结构的加固、保护提供一定的事实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