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佛教初传入中国东北地区,大约在4世纪中叶或更早。三燕慕容鲜卑是东北最早接受佛教并向东北腹地传播佛教文化的民族,其政治统治中心龙城是东北亚地区佛教文化的传入地和中转站。三燕政权中已存在参与政治权力的佛教僧侣集团,传世与出土文献所见“龙翔佛寺”、“常山寺”、“燕魏废塔”等表明了三燕地区佛寺的存在。三燕佛造像与北朝早期佛造像特征基本一致。三燕莲花纹瓦当是目前考古所见中国北方莲花纹可能与佛教信仰有关的最早例证,在车马具、墓葬壁画、建筑构件等载体中也融入了莲花纹、忍冬纹、龟甲纹等佛教题材纹样。  相似文献   
52.
论文的本部分宏观地考察了中原、河西、于阗、龟兹的普通卢舍那佛及卢舍那法界图像,并总结出各地区图像的区域特征。不同地区的卢舍那法界图像特点不尽一致:世界海的形象,中原是以大力龙王为中心构图,河西以须弥山为中心构图,于阗以几何图案为特征构图,龟兹地区重视千佛的构图。尽管表现形式相区别,但意都在于佛身智普照、泽被众生,令一切有情皆成佛道,以及住法和传法的思想。于阗作品可能是此类图像的原始形式,中原地区的初期作品具有西域的因素。  相似文献   
53.
陈笑秋 《南方文物》2008,(2):163-164
千百年来,中国古建筑始终是一个震撼人心的艺术名称。它既指中国的宫廷建筑、民间建筑,也代表着一个文明,一种传统,一种文化,一种艺术,一种和谐。  相似文献   
54.
黔铅的采炼是清代矿业兴盛的主要表征之一,其在开采时间、规模、作用与影响方面堪比滇铜,但其研究却显得极其滞后。当前学术界对清代黔铅最大矿厂的认识仍然不清,大多数学者将威宁州属莲花、妈姑并列为两大铅厂。笔者经过对名称、厂址、产量的考证和两者之间关系的考察,发现二者实为一厂,而“一厂二名”现象表现出不同类型文献记载上的差异,这对于研究黔铅的产量与规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5.
杨凤明 《丝绸之路》2011,(24):28-29
本文主要介绍了甘肃省博物馆国宝级文物元代玻璃莲花托盏。元代玻璃器皿出土比较少,玻璃莲花托盏以精美的造型、亮丽的色彩突显出其强烈的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56.
《考古与文物》2009年3期的《“侯”形制考》一文,主要论证战国时期天子射侯的“侯”的形制呈“×”型,其根据是依照出土物的图形和必要的计算,认为汉代郑众(先郑)的注释是正确的.后世都从郑玄(后郑)之说,直到清代戴震著《考工记图录》,所绘侯形还是依郑玄之说而来.后郑之注既错,唐代贾公彦之疏亦误,连带着戴震的“侯”形也就不对了.柿蒂纹是一个似乎被约定俗成的汉代纹样名称,这个纹样从战国时期到东汉末年,普遍流行于日用器物的装饰以及汉画像石、砖中.但细审此命名的由来和此纹样形式结构的流变历程,我认为本不存在“柿蒂纹”一说,正确的名称应当是“侯”纹.现谨论证如下.  相似文献   
57.
孙海云 《神州》2011,(30):52-59
丹石,原名吴佩印,号丹石,1936年生于北京,齐白石传人,当代著名大写意花鸟画家,篆刻家。现任华夏书画院名誉院长、长江书画家协会名誉主席、北京陶然书画院理事、东方书画研究会理事等职。  相似文献   
58.
莲花     
韩斌 《南京史志》2011,(19):27-28
感冒一个多星期了,吃药打针均不见好转,我只好住进了医院。这天,夜幕降临,医院开始安静下来。病房中,浅绿色的墙壁在月光中犹如一潭幽深的绿水,没有一丝波纹,显得格外平静。我无聊地躺在床上,这病中之夜可真难熬啊!忽然,外面一阵喧哗,接着便推进来一个新病人。头发已如霜白,他昏昏沉沉地躺着,手腕上还吊着输液针管。  相似文献   
59.
2006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禹州市梁北镇崔张墓地发掘出土一件陶熏炉。该熏炉质地坚实为泥质灰陶,整体有炉盖、炉身、炉盘和炉座四部分组成。盖直径12厘米,炉盘19.2厘米,底座直径17.6厘米,通高37厘米。该熏炉应为西汉时期作品。  相似文献   
60.
索穷 《中国西藏》2015,(3):30-33
这两年寒冬时节,我在黄浦江畔的上海市生活了两个多月。南方的冬天并不适合高原人,只有到了白玛龙珍阿姨这里我能喝到酥油茶、甜奶茶,听到亲切的家乡话。一进门,老人亲自挂上洁白的哈达迎接我,心里暖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