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2009年4月5日至9日,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与山东艺术学院十几名师生对淄河镇所属四村(城子、西股、池板、涌泉)做了为期五天的田野考察,期间我主要负责民间信仰方面的调查,下面即对调查所得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2.
齐欣  王景春摄影  李昊摄影 《山茶》2009,(3):I0002-I0002,57-67
从现在开始的3至5年间,在中国大运河上,将会迎来一个“行走的时代”。无数难题都要在田野调查和多方资源参与的前提下找到答案。开辟一条徒步或骑行的“大河小道”,可为大运河遗产提供许多意想不到的支持。  相似文献   
43.
建阳寻宝记     
2008年4月16日,广州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在会长赵自强和《中华博物》网老总楼钢带领下,爬山涉水,深入到宋代生产建盏的福建建阳市水吉镇作田野调查。  相似文献   
44.
随着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西方基督教在汉族村落中的传播,有些村落的丧葬仪式发生了较大改变,尤其在葬礼的形式上,人们开始追求排场、热闹。在笔者所目睹的整个丧葬仪式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折射出中国传统的儒教、道教、佛教以及基督教的思想。笔者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试图用人类学的观点重新审视乡村的丧葬文化。  相似文献   
45.
张燕 《神州民俗》2009,(6):20-22
“冼夫人信仰”是茂名的重要民间信仰之一,这种民间信仰在当地的乡村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尝试考察民间信仰及其在当地文化建构的作用,以及乡村社会对传统资源的再次塑造和利用。  相似文献   
46.
华侨华人学科建设的反思:东南亚历史研究的视角与经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的讨论围绕三个层面展开 :华侨华人研究 ,东南亚 (华侨华人 )研究以及笔者个人对槟城—吉打州华人商业与权力关系的研究。争论的实质是这样一个理论与方法论的问题 ,即华侨华人研究应该分别被视为某一孤立的主题研究领域、区域研究和学科研究方法 ,还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结合整体的问题。本文并非企图为华侨华人研究确立一个标准 ,而仅仅是呈献一个实例 ,即把个人的研究视角和经历 ,结合大的结构、进程、理论和方法论的关怀等问题 ,进行情景化的考察。  相似文献   
47.
走向田野回归文本--中国神话学理论建设反思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民间文学这门自五四运动以来多次成为显学的现代人文科学,遭遇到空前的冷遇,引起了学界的反思。一门学问是冷是热,因素甚多,民间文学的主体产生于农耕时代,它在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48.
施爱东 《民俗研究》2003,(4):190-198
2003年7月,一次别开生面的网络学术会议——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民间文化,在“民间文化青年论坛”(http://chinese.pku.edu.cn/teacher/chenyc)拉开帷幕。会议第一天就汇聚了中国海峡两岸以及美国、德国、13本等国家和地区的近  相似文献   
49.
关于民俗研究的说三道四———个“非典型”的学术评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举国上下遭遇“非典”围困的特殊时刻,使我们在本来是高等学校的大忙季节里竟有了读书和休眠的闲暇,颇有“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满足感。但《民俗研究》2003年第1期上许多同志加兄弟的大作,却将我从昏睡中惊醒,催发了我摇唇鼓舌的冲动。由于以下所言均为读后随感,讨论的虽都是学术问题,但并未按照严格的学术评沦的规范展开,因此只能算是一篇“非典型的”学术评说,如若不妥,还望各位考虑到此刻仍处在“非典”时期,休怪则个!  相似文献   
50.
中国的历史很长很长,有献可考的就有五千年。有关这五千年的献记载浩如烟海,了解五千年的历史,如果从献人手,最直接,最科学的办法是翻阅廿五史。但是在廿五史的第一部即大家所熟知的《史记》中,对早期的历史的记载也有诸多缺环,至少是语焉不详,所以导致后来国内外的许多学不但怀疑三皇五帝为子虚乌有,连夏商王朝也认为多属虚无飘渺。献既不可全信,从二十世纪起,中国学找到了一种了解过去真实历史的科学方法,这就是从西方引进的近代考古学。如果将瑞典人安特生早期在中国所做的工作计算在内,田野考古学在中国已有近九十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