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地方官学在封建王朝的教化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新王朝建立后,往往会采取兴文教的举措以巩固自己的统治。清定鼎之初,便要求各地恢复战争中遭到毁坏的地方官学。但由于财政拮据,没有足够的款项资助地方官学的重建,所以地方官学的恢复和重建大多是依靠地方官员和绅士、生员的捐助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2.
李佳 《史学集刊》2022,(6):53-61
元明易代后,元代实行的儒户制度与生员制度皆得以延续,但前者已经失去了圈定优免对象的功能,后者在明初扩大发展,成为基层儒士获得优免权的主要渠道。之所以出现这种转变,是因为蒙元时期将儒学视为一种宗教文化,明代则将儒学提升为官方独尊的政治文化,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流动模式。明代调整基层儒士管理制度,刺激生成了一个新兴的,且具有较大开放性的儒士特权阶层,从而使14世纪以降的中国社会经历了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13.
试论明末徽州府的丝绢分担纷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万历五年 (公元 1 577年 ) ,徽州府六县间围绕丝绢 (税粮项目之一 )应如何分担问题发生了纷争 ,并引起“激变”。婺源县为寻找对策 ,于紫阳书院设置了“议事局” ,其他各县也写成大量诉讼文书攻击对立县 ,其结果使大批生员被捕。这起纷争是由于“地方公议”引起 ,这类“激变”可视为当时“士变”之一。所谓的事件主谋者、被判监候处决的婺源生员程任卿 ,为辨冤在狱中编纂了《丝绢全书》八卷 ,其根据是“议事局”或类似组织所收集来的一批档案文书。  相似文献   
14.
蒋金星 《史学月刊》2008,(3):129-131
科举取士是清代最基本、最重要的选官方式.<清史稿·选举志一>云:"有清一沿明制,二百余年,虽有以他途进者,终不得与科举出身者相比."清代基本承袭了明代的科举制度,实行乡、会、殿试三级考试制度,全国各地童生经县、府、院试,合格者为生员.生员参加各直省举行的乡试,录取者为举人.  相似文献   
15.
生员进学年龄的大小与科举制度运作、朝廷文教政策、传统教育风习及当地社会文化区域概貌等密切关联。目前学界对清代生员的进学年龄虽有估算,认为平均年龄在24岁,但存在取样偏少,局限特定时段、单一地域等问题。以近年出版的"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所收清人年谱为依据,统计分析其中277位有确切记载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士子考取生员时的年龄,得到平均为19.72(虚)岁的结果。生员进学年龄比之前估算的要低得多,提示清代科举人口的数量应重新计算,也为今人对旧时中国教育普及程度的重新认识提供了重要旁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