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0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兰心蕙质。读完李卓玛的小说《泪做的仙人掌》,我的脑海中不期然出现了这样一个词语。细腻的文字、饱满的情感、张弛有度的构架,小说吸引着我亲近她。而其中流露出的现代气息,与  相似文献   
82.
阿木 《神州》2011,(22):62
2011年9月9日,由著名作家、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常务理事刘浩歌出资创办的全国性乡土文学大奖赛——第五届"浩歌杯"全国乡土文学颁奖会暨刘浩歌当代文学馆建馆15周年庆典,在山东省滕州市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位作者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83.
杜兰 《神州》2014,(18):4-4
当代文学批评基于传统僵化式批评模式及标准,进行了更为全面的发展,相应的也出现了批评功能的逐渐减弱以及批评价值观的混乱等诸多问题。而与此同时,当代文学批评观也需要进一步进行转变,转变过程中涉及到批评形态、价值观念的构建等诸多问题,对当代文学的主导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等多方面特点进行辩证统一式分析,对于当代文学批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4.
如同莎士比亚是英国人心目中的文曲神,鲁迅在中国文学史上就如同一座不可绕过的山,一个伟大的文化奇观。自上世纪30年代迄今,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多少人为了攀登这座高山,为之皓首穷经,毕其一生。陈漱渝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把自己的学术生命、学术智慧融入到鲁迅的不朽经典中的学术大家。从青春岁月到年逾古稀,30多年的鲁迅研究生涯,陈漱渝已然是名至实归,著作等身,但他简单地总结说:我只是吃了32年的"鲁迅饭"。吃"鲁迅饭",是鲁迅研究界的自我调侃,但这个调侃并不轻松,看看陈漱渝先  相似文献   
85.
钦鸿 《钟山风雨》2013,(1):32-35
师范这个名字,不但在江苏读者中间鲜为人知,就是在中国大陆当代文学界,知之者也少而又少——在一些文学辞典里,虽然也可以看到他的名字,但大多语焉不详;而几乎所有的大陆学者编写的台湾文学史著,对他都是略而不论。然而,他却对台湾文坛曾经作出过自己的贡献,在上世纪50年代之初,他和同伴们合编的文艺半月刊《野风》,为当时"反共文艺"甚嚣尘上的台湾文坛,吹来了一  相似文献   
86.
任继凯 《丝绸之路》2013,(18):59-62
农民进城是现当代文学中的一个常见主题。文学作品中的这些描述,是作家对现代社会的内在思考。农民由于各种原因进城从而给农村社会和他们的家庭都造成了重大影响,由农民进城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和进城后农民却始终处于一种边缘化的社会地位引起了作家们的极大关注。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学作品中农民进城在的叙述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87.
玛曲三宝     
王君 《丝绸之路》2007,(7):35-36
“曲”在藏语中是河的意思,藏语称黄河为玛曲。因为黄河自巴颜喀拉山喷发,一路摧枯拉朽奔流到这里转了一个大大的弯,从而形成了“九曲黄河第一弯”。所以,这里的黄河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县名。玛曲处在青藏高原东端,位于甘南州的西南端,地势西高东低,海拔很高,最低海拔3300米,最高的阿尼玛卿山主峰乔木格日海拔达到4806米,这里发育有现代冰川,  相似文献   
88.
人们对生活和未来的希望,就像期待春天的到来一样。 三月,是拉萨春天到来的时候,虽然每日下午风都会卷着沙尘进入这个城市,给本该阳光明媚的地域带来短暂的阴霾。突如其来的小雪在城市中瞬间消融后,将含着轻微草木味道的湿润空气吹进夏扎大院中的每户居民房屋中。二楼阳台上的花朵绽放出人们对生活的希望和幸福……  相似文献   
89.
人生二题     
斯雨 《古今谈》2007,(4):64-65
谁和自己说话?牙牙学语的小朋友,他们把所有有生命和无生命的载体,统统视为自己活动的对象,有非常强烈的说话愿望。特别是独生子女,父母全上班了,或是无暇顾及孩子,于是小朋友就采取自娱,或者称进入想象的世界,和鸟和猫狗和玩具对话。另一个端点是蹒跚的老妪老头,或者是生活中失去了另一半,只剩下形影相吊的自己,  相似文献   
90.
驼工卡斯姆     
段离 《丝绸之路》2008,(4):62-69
卡斯姆是我四年前在塔里木河古河道考察时认识的一位驼工,那时他还不到60岁。 我见到卡斯姆时,真有些电影场景的感觉。当时我们乘坐的越野车沿着塔里木河坝上的便道行驶,两岸沙丘上的干枯胡杨树在夕阳的照射下无限凄美。卡斯姆和他的驼队就在这样一幅如诗如画的场景中出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