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加强环三区域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地处环三都澳区域的宁德市科技人才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在研发经费投入、科技人才队伍质量和结构、人才资源开发力度、教育结构与培养质量等方面都落后于其他沿海地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人才观念落后,人才管理体制、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尚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重在制定人才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人才交流合作平台,实施人才强市行动计划,以促进人才结构合理化,在保证科技队伍的规模总量继续增长的同时,整体提升科技队伍的质量。  相似文献   
92.
93.
圆明园十二兽首铜像,是清乾隆时期,由欧洲传教士意大利人郎世宁主持设计,法国人蒋友仁设计监修,清宫廷匠师制作而成的。铸造兽首所选用的材料为当时清廷精炼的青铜,外表色泽深沉、内蕴精光,历经百年而不锈蚀,堪称一绝。  相似文献   
94.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说起青城山天师洞天师大殿上这幅著名楹联,很多人都有深刻印象。此联因暗含道家“一气化三清”的精髓,且书法亦为上乘之作,被誉为青城山楹联之首,广为传颂。  相似文献   
95.
陈凤桂 《神州》2012,(18):336-337
当今社会“绿色”、“环保”巳成为人们最关心的话题。无公害的绿色材料,元氯的绿色冰箱,尤其是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越来越受人们的亲睐。如何将绿色食品材料加工成可直接入口的绿色烹饪制品,烹饪过程中如何控制事物的安全性问题,巳成为烹饪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与探讨。  相似文献   
96.
"仰韶文化"首次由安特生在仰韶村发现后,经过调查、发掘,他将以仰韶村为代表的一类遗存称之为"仰韶期"。从此"仰韶文化"成为中国新石器研究的热点。新中国成立后发现的大量新石器遗存都被冠以仰韶文化。1980年代,部分学者提出"仰韶时期"这一概念,其时间跨度大约为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将此前在"仰韶文化"这一概念下的"仰韶文化诸类型"称之为文化,如后冈一期文化、庙底沟文化、半坡文化等。本文仍采用"仰韶文化"这一概念来泛指此前被称之为仰韶文化的诸多遗存。经过几十年的调查、发  相似文献   
97.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的发掘和保护工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发掘工作的深入,墓主身份也确定下来,他就是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刘贺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帝、王、侯都当过的人。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考古发掘和保护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了让考古成果惠及社会公众。  相似文献   
98.
筹笔驿是地名,在四川广元,相传诸葛亮出兵伐魏时曾在这里驻军。历代诗家到访此地,写下无数诗篇,其中当以李商隐这首《筹笔驿》为翘楚。首联的“简书”指诸葛亮的一纸军令,“储胥”即军营的藩篱。开头两句在渲染诸葛亮军令之严以及军威之盛。  相似文献   
99.
正古诗作为一份特殊的文学样本,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对幼儿实施古诗教学,不仅能让幼儿品味诗的优美意境,加强幼儿对语言的鉴赏能力,更能启迪智慧,增加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而幼儿期正是幼儿大脑和各种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紧紧抓住这个关键期,有效地对幼儿进行古诗熏陶。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传承民族精粹的重要性,现在国内各种版本的幼儿语言教材几乎都选编了古典诗词,或许就是最好的说明。可是我们所固守的古诗教学模式,却无法真正激发幼儿的兴趣。因此,如何为幼儿古诗教学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使幼儿喜欢上古诗?  相似文献   
100.
北宋时期,环州(今甘肃环县)长期属于北宋与西夏的边缘地区,蕃部众多,民族成分复杂。为了适应长期的边界争夺战争,宋夏双方在其边界建立了大量的寨堡进行屯兵戍边,安抚蕃部。宋夏为了争夺这些寨堡及周边土地,多次发生战争,对当时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危害,但在今看来,这些寨堡的建立促进了民族融合,开发了边疆,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