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东北环壕聚落开始于距今 80 0 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结束在战国晚期。据辽西地区考古资料 ,可划分三个阶段 :即兴隆洼文化期 (6 0 0 0~ 5 0 0 0BC) ;红山文化期 (470 0~ 30 0 0BC) ;夏家店下层文化期 (2 0 0 0~ 10 0 0BC)。迄今在下辽河、嫩江中下游、吉林的中部和东部也发现环壕遗址 ,并呈序时性的由西向东延展分布。东北环壕聚落的形态和结构特征不同于黄河流域的中原与南方地区。中国东北的环壕形式对朝鲜半岛和日本出现的环壕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2.
山东章丘市小荆山后李文化环壕聚落勘探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荆山遗址是山东后李文化时期重要的环壕聚落遗址。本文着重介绍了小荆山遗址环壕的形状与结构、环壕内地层堆积。通过分析发现 ,小荆山后李文化时期环壕的西半部利用了自然冲沟 ,东部为人工开挖而成。文章对环壕聚落内居址、墓葬的布局进行了探讨 ,进而认为 ,在山东地区 ,早在七八千年以前就存在着环壕聚落 ,其后的大汶口、龙山文化时代的一些遗址中也有环壕存在的迹象。小荆山后李文化的环壕是山东境内目前发现最早、结构最清楚的环壕 ,它的发现 ,将带动山东地区史前聚落形态及环壕聚落的研究。  相似文献   
83.
环太湖旅游带在上海旅游圈构架中再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锡、常环太湖旅游带与上海旅游目的地二者间通过资源互补、市场共享,形成无形的结合。构建“上海旅游园”苏锡常与上海在旅游业中“联姻”以求共同可特续发展,塑造环太湖旅游带个性,须重新再定位。  相似文献   
84.
在考古发掘现场,要将极脆弱的文物安全提取并搬迁到实验室具有一定难度,首先必须对文物进行临时加固,然后才能搬迁。近几年来,一类革命性的挥发性临时固型材料已被成功应用于发掘现场文物的提取,例如薄荷醇、环十二烷等。但是,这些材料是否能用于潮湿的考古发掘现场?它们的工作性能如何?这些问题都需要研究。为此,本研究选用薄荷醇、香豆素、乙基麦芽酚三种天然香料和环十二烷作为研究对象,从材料的工作性能、施工工艺和对文物的安全性三方面进行了定量测定,并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工作站进行了现场小实验。研究结果可以为考古或保护工作者在潮湿发掘现场提取脆弱文物时选择合适的临时固型材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
曹天亮 《南方文物》2022,(2):213-219
钻孔技术的应用在环嵩山地区二里头时期聚落石器加工制造业中具有普遍性与稳定性。铲、刀是当时主要的钻孔器类,两者的制孔工艺多为管钻和琢钻。钻孔工艺的流程方法依工艺不同而有所差异。管钻工艺多应用在石器打磨之后,而琢钻工艺则在磨光修形等工序之前进行。二里头时期经历了制孔技术的更迭,由早期多种钻孔工艺的广泛应用,发展到晚期琢钻占据主流地位。究其原因,可能与钻孔器类的变化、钻具选择的不同、钻孔工艺的专用性以及管钻工艺的受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6.
世纪之交,广西环钦州湾区域(又称“南北钦防”)的地缘政治经济地位更加显要突出。发挥环钦州湾区域面向亚太,背靠大西南的区位优势,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建成为大西南出海主通道、对外开放窗口和口岸、外向型产业基地、现代化的沿海港口城市群,以带动广西暨中国西南、中南内地经济的全面起飞,是广西乃至中国区域经济宏观布的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87.
秦始皇万里长城西段首起地之"临洮",《括地志》首倡"岷州"(今甘肃岷县)说。此说成为信史,主要决定于三方面因素:一是据《史记·匈奴列传》"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的记载,秦始皇万里长城西段本自河套而南,与起首于今临洮县北30里地方战国秦昭王长城之首起、走向完全不同。二是秦始皇万里长城西段,本为"因河为塞"(即以河水为城)式长城,实非由人工在地面上夯筑而成的绵长墙垣,所以首起地根本不会有长城遗迹供后人寻觅和研究。据此,若执意采用实地探寻长城遗迹的方法以论定秦始皇万里长城西段首起地,显然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三是"临洮"县名,因战国秦和西汉初的两次"搬家",以致使其所涵盖地域发生了两次由北而南、由大而小的变化,加之司马迁笔下秦始皇万里长城西段首起地之"临洮",为西汉初县名,从而秦始皇万里长城西段首起地"临洮"为今甘肃岷县是不容置疑的。部分学者关于今临洮县北30里地方长城遗迹为秦始皇万里长城西段首起地之说,实为误断;关于"临洮"是"泛义词"之说于史无据;今岷县、临潭等县境内长城遗迹,与秦始皇万里长城之西段无涉。  相似文献   
88.
镶金兽首玛瑙杯与鹿身来通杯分别是中国唐代与赫梯古国的产物,虽同为兽首来通杯,但二者形式风格、工艺用法皆不相同,在自然环境、人文背景等多重因素引导下,最终呈现出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文章立足于二者的共通点,对其表象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对来通杯的传播演变进行深层探索,挖掘异域文化交融过程中文物承载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9.
《中国钱币》2005,(2):8-9
几年前见到一枚战国圜钱,钱径26、孔径10mm,重6.2克(图1)。因其上文字比较特别,当时仅一见,曾旋读为“襄二甾”,判定为战国晚期赵国圜钱。④近期见到两枚与几年前见到的那一枚大小、铭文基本相同的圜钱,一枚重3.5克(图2),一枚重4.2克(图3,“襄”字下部笔画很浅),文字清晰可辨,当释读为“襄阴二”。尤其是“阴”字,从阜从金,比较清楚。相互比较,  相似文献   
90.
<正>南京明城墙砖数量众多,砖文内容庞杂,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科技和文化艺术信息,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南京明城砖铭文具有固定的格式,一般而言,砖文中既有府、州、县各级提调官的本职和姓名,也有农村各级基层组织人员与具体烧造人员的姓名。以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