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5篇
  免费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317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21.
农业生态旅游是把生态、农业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农村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生态经营模式和田园景观,吸引游客前来品尝、观赏、习作、健身、体验、度假、科学考察、购物、环保教育的一种最新旅游开发类型。  相似文献   
22.
阮炜 《旅游纵览》2015,(8):52-52
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复杂化,使旅行社经营管理面临越来越多的风险。分析了目前旅行社经营管理存在的主要风险,得出主要有财务、市场、安全、合同、金融和其他风险。研究了旅行社经营管理规避风险的主要对策,为加强旅行社经营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3.
公共图书馆开展服务宣传周活动的目的是传播科学文化,营造良好阅读环境,引导读者文明阅读,享受阅读生活。本文对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的现状和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4.
黄洋 《东南文化》2015,(2):13-18,127,128
考古工作为考古遗址博物馆提供藏品、展品和丰富的考古信息,而考古遗址博物馆是进行考古宣传与教育的重要阵地。在考古遗址博物馆中,为了更好地展示并传播考古信息,考古人应改变以往的工作方式,树立展示传播的意识,不是"窄播"意识,而是"广播"意识,并非只考虑将考古成果"窄播"给考古圈内的学者,也要"广播"给博物馆展览策划师、广大公众;而且考古人应该从田野考古、发掘报告、科学研究三个方面为考古遗址博物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25.
民俗控制与祥林嫂之死——对《祝福》的另一种解读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志强 《民俗研究》2007,(1):247-254
一、引言对于祥林嫂之死,正如陈方竞所说,“这确是一个老而又老,似乎已有定论的问题”。在过去,人们从四大绳索、文化吃人、无主名无意识杀人团等等进行了多种阐释。毫无疑问,这些解释都具有合理性。但众所周知,文化杀人更多的侧重于文化对“真的人”(《狂人日记》中语)的精神虐杀;而无主名无意识杀人团又未免  相似文献   
26.
儒家不仅关注社会和谐,而且关心人与自然的和谐,由此产生了儒家生态意识。儒学是传统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儒家生态意识诞生于中国传统社会,其生态意识具有既区别于现代生态伦理学、又有别于道家等其他传统生态意识的显著特征,这些特征贯穿于其发生、主张内容和实施要求等各个方面,从而将其生态意识落到实处,在中国古代的环境保护实践中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一、引言 孤独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情感范式之一,也是封建时代有抱负有才能有个性的文人学士所共有的一种自我情绪体验。它是人类对自身生存状态的自我感受,是主体与客体的相互疏离所产生的一种深刻的精神失落感。从文化诗学的历时角度上看,它具有特殊的文化蕴涵。一方面是诗人对理想热切的追求,另一方面是对丑陋世界的不满和精神世界空虚所产生的无奈感。  相似文献   
28.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东部,“山多地少,本非五谷蕃衍之所。雁门迄北地多斥卤,岁仅一收,太行迄东则冈峦带土,颇鲜平原”。加之明清时期生齿日繁。导致地狭人稠,食不足用。继之而起的过度耕垦,使山间瘠田、村边角地都得以利用,甚至“山之悬崖峭壁,无尺寸不耕”。终导致许多山地丘陵地带“遇积雨则河水暴涨,其势奔腾而不可遏,往往啮田为害;数十年来洗荡民田千有余亩,尽成沙砾”。与森林破坏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保存下来的明清时期的一些护林碑刻,为我们揭示了当时人们保护森林、树木的一些情况:一方面人们基于朴素的生态观念和风水意识,加强对寺庙林、风水林等的保护,其目的并非出于自觉保护林木,但客观上还是达到了保护林木的效果。一方面,在一些地区,人们切实意识到破坏林木对生产生活带来了消极影响,因而,加强对林木保护的自觉意识,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人们的滥砍乱伐,维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它们或竖于田间地头,或立于祠堂庙墙,警示人们禀遵毋违。这些碑刻资料大都属于民间自发形成的,自我约束的乡规民约性质,是珍贵的民间环保史料。其记载的有关破坏森林的性质主要是习见不鲜的一般性砍伐,不同于大规模的军屯民屯的毁林开荒,故而鲜见于文献记载。在以往的研究中常被忽视。  相似文献   
29.
修志者在编纂过程中的主体意识非常重要。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志书质量的高低。强化主体意识是贯彻修志“以人为本”思想理念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志书学术品住的根本途径。是打造志书可读性的有效方法。各地修志者必须在强化主体意识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30.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环境也在不断遭受破坏,为人们生活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为了建设生态文明,国家环境保护部门提出关于环境保护的相关意见,倡导新形势下企业和园区积极作用推广环保管家服务模式.现阶段,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升,国家环境保护服务行业也随之持续发展,但是在环保管家服务的推广中仍然存在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