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2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355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正幼儿与大自然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幼儿常常怀着真实的情感和大自然对话。所以根据我们乡镇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利用园內资源创设自然角,提供小班幼儿亲近自然、保护自然的机会和条件,与大自然和谐共存,在阳光下,自然的、健康的、茁壮的成长。怎样创设一个适合小班年龄段的自然角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  相似文献   
82.
朱自清的散文中含有历史的印记,景色的描写中渗透着作者无限的情感。《荷塘月色》中无不散发出独具匠心的艺术特色,以此文为例可以感受朱自清散文的艺术,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83.
正什么是"管理者"呢?或许可以把管理者比作交响乐团的指挥家,通过他的指挥、想象力和领导力,将奏响富有生命的和谐乐章,但是交响乐指挥家只需要负责诠释作品,而管理者则既要扮演作曲家,也要充当指挥家。然而,每一位管理者还必须要做许多非管理性质的工作,可能要在这上面花大半的工作时间。作为一个幼儿园的管理者,面对的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因而决定了幼儿园的管理者需要具备某些特殊的品质。  相似文献   
84.
理发小史     
《文史天地》2014,(3):94-94
正我国很久以前是没有"理发"一词的,古人认为头发受之于父母,不能随便剃除。故当时男女都留长发,只是盘发的方式不同。到了汉代,始有以理发为职业的工匠。南北朝时,南朝梁国的贵族子弟都削发剃面,那时的理发业逐渐普及,出现了专职的理发师。"理发"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的文献中,朱熹在注疏《诗·周颂·良耜》中"其比为栉"一句里说明:"栉,理发器也。"  相似文献   
85.
金元鼎革之际,元人王恽通过传承与实践,形成了丰富的散文创作理论。他认为,文章之道,首先要本诸经史;其次注重学习与创新,贵乎自得;写作时要熔裁结构,起首响亮,结尾警辟;在具体创作中要意先辞后,以意为主,为情造文,方能理顺辞足。王恽的散文创作论在蒙元时期,既具有时代文学代表性,也具有文学传承、文化传递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86.
三期四年经建计划时期(1953——1965年),在台湾当局的主导之下,利用其良好的农业基础条件以及综合运用"美援"及"农复会"等在资金、技术等方面提供的帮助,台湾农业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农业的发展对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可谓居功至伟。但是,台湾当局在农业体制方面存在着对农业掠夺的问题,在客观上对农业持续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7.
正贵州省博物馆馆藏的古籍文献中,有11件贵州先贤莫友芝的手书信札。这是其中的一篇,它没有被收录在张剑编撰的《莫友芝年谱长篇》中。这封不长的家信里,涉及到莫友芝的家人、亲戚、朋友等等,其中不乏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手札识读如下:开春以来,遵义东乡馀匪渐清。西南亦无匪,唯北乡大里下五甲为仁、桐之界,其间匪徒甚多,抚之  相似文献   
88.
王保彦 《攀登》2014,(1):34-39
近年来,我们党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立足于世情、党情、国情的发展变化,积极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取得了党建理论创新的丰硕成果,积累了新形势下党建理论创新的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89.
班丹 《中国西藏》2014,(6):72-75
进入21世纪之初,我相继失去了赤来加措、达瓦次仁和加央西热三位老师级朋友。他们三位都是读书做学问、著书立说的人,在西藏文学艺术界颇有名气和影响。特别是加央西热以长篇纪实散文《西藏最后的驮队》问鼎"鲁迅文学奖",为沉寂多年的西藏文坛争得了荣誉,唤醒了一拨矢志不渝为西藏文学的振兴而孜孜以求,却疏于文学自觉意识、自身素养和客观因素而未找到有效出路的文艺界人士。  相似文献   
90.
正何绍基:书冠清代三百年何绍基(1800-1873),字子贞,号东洲、猩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他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中乡试第一,次年再中进士,然后授翰林院编修,后又任福建、广东、贵州乡试考官及四川学政等职。还在济南、长沙等地讲学,主持过苏州书局和扬州书局。他擅写各种书体,楷、行、草、隶、篆无所不能,书法成就很高,对各种书体都有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无论对周秦古籀篆、两汉隶书、魏晋书风,抑或北朝碑刻、唐人楷书等等,无所不习,无所不关注。尤其对汉代诸碑临习更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