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长期以来,书法界总习惯把王羲之奉为“书圣”。其实,生于东汉桓帝元嘉元年(公元151年)的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王羲之。他不但是中国的书史之祖,更是“楷书”的创始人。若论辈分,王羲之的书法学自于卫夫人,而卫夫人则学自于钟繇,如此算来,王羲之应是钟繇的徒孙。由此,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可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32.
安昌古镇     
名扬四海的古城绍兴,历史久远,人文荟萃,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不仅有雄伟的寺塔,恢宏的殿宇,珍贵的石刻,更有许许多多古今名人的胜迹,诸如大禹、王羲之、陆游、徐渭、周恩来、秋瑾、鲁迅等等,为这块古越大地增辉添彩,强烈地吸引着一批批来自海内外的游客,有的甚至是第二次、第三次……而每次都会有新的收获,新的感受,今天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33.
刘刚 《收藏家》2005,(2):37-42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等士大夫在会稽山阴兰亭临水修禊。当时,王羲之满怀激情地用饱蘸墨汁的鼠须笔在蚕茧纸上挥毫作序,写下了书法千古名篇——《兰亭序》,又称“禊帖”,在中国书法史上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美誉。其遒丽劲健的体势,自然儒雅的章法,千百年来一直是后世人学习行书的典范。在《兰亭序》中,王羲之脱尽魏晋以来用笔滞重的写法,创造俊逸、雄健、流美的书风。现从几种唐人勾摹的《兰亭序》中,可窥见王羲之的书艺风格和成就。  相似文献   
34.
书圣王羲之晚年(355-361)隐居并卒葬于古剡(今嵊州)之金庭,王氏后裔从此发迹繁衍,发展成为剡东第一大家族。长期的孕育,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以翔实的史料阐述了王羲之后裔家族文化的成因、发展轨迹、内涵以及特有的文化现象,展示了它源远流长的奥秘以及影响力。  相似文献   
35.
简讯     
《收藏家》2007,(12):94-94
已毁62年王羲之《游目帖》再现原作风采;名家绘瓷论坛在江西景德镇举行;首届中国书画名家大型慈善义拍会在京举办;醴陵釉下五彩艺术陶瓷精品11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举办中国文房玉雕展览。  相似文献   
36.
本文在中国书法发展的大背景中,对甘 肃省博物馆所藏明拓肃府本《淳化阁帖》的来源、特点、 真赝、价值等问题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37.
兰亭位于浙江绍兴市郊西南13.5公里,为著名的书法圣地。相传越王勾践种兰于此[1],东汉时建驿亭,故而得名。郦道元《水经注·浙江水注》云:“浙江东与兰溪合,湖南有天柱山,湖口有亭,号曰兰亭,亦曰兰上里。太守王羲之、谢安兄弟数往造焉。”兰亭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物古迹,闻名中外,为我国文人雅士所钟情,国际友人所向往,这与兰亭雅集有关。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王盛之、谢安、谢万、孙绰、支道林及献之、凝之、玄之等41人,荟集会稽山阴之兰亭,举行“修禊”活动[2]。这是我国民间流传的一种古…  相似文献   
38.
黄潮平 《江淮文史》2009,(6):159-162
在皖江天门山之梁山南悬崖边,有一方摩崖石刻,面略平整,墨迹清晰,东晋书圣王羲之自右向左横书着“振衣濯足”四个道劲有力、凝重厚实的大字,其后竖书着“永和三年羲之”六字落款。有关此石刻之来历,史书几无记载,唯有当地人口碑传闻种种。其中最动人的一则称此与东晋时王羲之、殷浩、谢尚之间深厚的私交有关。兹搜罗铺陈如下:  相似文献   
39.
高鑫 《神州》2013,(2):216+218-216,218
我国的书法艺术是在方块中千变万化的线条艺术,它具有我国民族独特的气质和风格,它也蕴藏着我国历代书法家的心血、汗永和创作才能。  相似文献   
40.
绍兴素描     
薛林荣 《丝绸之路》2008,(12):28-30
我独自在绍兴城漫无目的地闲逛,从东向西,再从南向北,看见了秋瑾就义的古轩亭口,看见了蔡元培及其刚刚关门的故居,还有王羲之的题扇桥和一片傍卧在水边的江南民居。然后,天渐渐暗下来,但是鲁迅笔下的乌蓬船、黑毡帽、茴香豆和黄酒还不见踪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