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大玩儿家     
邓丁三 《收藏家》2013,(12):J0014-J0029
很早以前,艺术品收藏就成了封建皇室、贵族的专享。从清宫《造办处陈设档》、《石渠宝笈》中数不尽数的奇珍异宝,上溯到宋《宣和画谱》、《宣和书谱》,从唐太宗穷敛天下王羲之真迹上溯到秦始皇终于追寻到价值连城的随侯珠、和氏璧。  相似文献   
22.
历史上最具影响的文化之谜,莫过于王羲之的书法真品《兰亭集序》的下落。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王羲之与澍安、孙绰等41人,宴聚于绍兴市郊会稽…阴的兰亭溪畔,26人赋诗4I首.并聚诗成集,为《兰亭集》,王羲之书写序文手稿,日《兰亭集序》。序中屺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人之生死、修短随化的感叹。  相似文献   
23.
圣帖孽缘     
王羲之的书法,本来就为古今之冠,《兰亭集序》又是他的春风得意之作,自然是传世之宝,仅文章中20处“之”字,就游走自在,各具风采,使人为之倾倒。上至位尊至极的皇帝,下到不问俗事的道士,都在谋取书圣的真迹,可见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境界,难怪唐太宗费尽心机也要占为自有。  相似文献   
24.
峨眉山,发脉昆仑。出自新疆葱岭的昆仑山脉,横贯青海,沿四川岷山、邛崃山系绵延而来。平畴突起三千米,山峦叠翠,构成雄、秀、奇、险、幽的自然风貌,以秀为佳,有峨眉天下秀之称。我国书圣王羲之谓:“蜀中山水,如峨眉山,夏含霜雹,碑版之所闻,昆仑之伯仲也。”  相似文献   
25.
王元军 《收藏家》2004,(2):17-22
米芾曾称王羲之两件作品为“天下第一法书”,一是《兰亭序》,另一件是《王略帖》(又名《桓温破羌帖》)。米芾尤其推重《王略帖》,说:“吾阅书一世,老矣,信天下第一帖也。”并认为王羲之草书除《王略帖》之外,其他都是伪帖。可见老米对《王略帖》崇重的程度。  相似文献   
26.
《丝绸之路》2010,(7):75-75
为支持新疆书画艺术事业,搭建东西部书画艺术界交流学习的平台,近日,中国王羲之书画艺术研究院批准在新疆成立创作中心,新疆美术家协会视觉艺委会副主任、《中国书画报》驻新疆记者、《丝绸之路》杂志社新疆办事处主任魏宝山任副院长兼创作中心主任。  相似文献   
27.
安昌古镇     
名扬四海的古城绍兴,历史久远,人文荟萃,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不仅有雄伟的寺塔,恢宏的殿宇,珍贵的石刻,更有许许多多古今名人的胜迹,诸如大禹、王羲之、陆游、徐渭、周恩来、秋瑾、鲁迅等等,为这块古越大地增辉添彩,强烈地吸引着一批批来自海内外的游客,有的甚至是第二次、第三次……而每次都会有新的收获,新的感受,今天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28.
刘刚 《收藏家》2005,(2):37-42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等士大夫在会稽山阴兰亭临水修禊。当时,王羲之满怀激情地用饱蘸墨汁的鼠须笔在蚕茧纸上挥毫作序,写下了书法千古名篇——《兰亭序》,又称“禊帖”,在中国书法史上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美誉。其遒丽劲健的体势,自然儒雅的章法,千百年来一直是后世人学习行书的典范。在《兰亭序》中,王羲之脱尽魏晋以来用笔滞重的写法,创造俊逸、雄健、流美的书风。现从几种唐人勾摹的《兰亭序》中,可窥见王羲之的书艺风格和成就。  相似文献   
29.
书圣王羲之晚年(355-361)隐居并卒葬于古剡(今嵊州)之金庭,王氏后裔从此发迹繁衍,发展成为剡东第一大家族。长期的孕育,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以翔实的史料阐述了王羲之后裔家族文化的成因、发展轨迹、内涵以及特有的文化现象,展示了它源远流长的奥秘以及影响力。  相似文献   
30.
长期以来,书法界总习惯把王羲之奉为“书圣”。其实,生于东汉桓帝元嘉元年(公元151年)的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王羲之。他不但是中国的书史之祖,更是“楷书”的创始人。若论辈分,王羲之的书法学自于卫夫人,而卫夫人则学自于钟繇,如此算来,王羲之应是钟繇的徒孙。由此,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可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